在桂东县四都镇推进“四城”建设的征途上,全镇60余名县、镇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各展所长,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化作实际行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项目攻坚、民生服务中贡献代表之力。在这支队伍里,镇人大代表,莲塘村莲塘组组长、村民代表(邻长)陈祥文以其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陈祥文给村民宣传桂新高速的政策。
宣传政策,深耕民意“土壤”
桂新高速公路建设的征地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在做群众工作的5个月内,陈祥文累计入户走访宣传超230户次,面对面解读政策300余人次。田间地头、屋场院落,都留下了他最质朴的乡音,他以武深高速通车后带来的交通便捷、农产品畅销、生活富裕等切切实实的“实惠”为例,耐心描绘桂新高速通车后的美好前景。陈祥文诚恳与接地气的宣讲,深深打动了村民:“祥文伯的话,我们信!”正是这份脚沾泥土的踏实和以心换心的真诚,成功为桂新高速项目筑牢了坚不可摧的“民意地基”,凝聚起全民支持建设的强大共识,从思想源头上夯实了平安和谐之基。
让利破局,彰显高风亮节
共识易立,现实难题却常在。在桂新高速推进的实物调查阶段,莲塘组的一片旱地因历史原因引发多户村民激烈争执,严重阻碍实物调查进程。关键时刻,陈祥文挺身而出,发挥人大代表的公信力,担任向导员、联络员、信息员。面对僵局,他作出了惊人的决定:主动放弃自己那66平方米原本毫无争议的个人旱土权益。他说:“这地我不要了!只要高速早通,我们老辈人吃点亏,子孙万代享福!”这份为公舍私的胸怀,瞬间浇灭了争执的火焰。乡亲们深受触动:“祥文伯自家地都不要了,我们还争什么?”诚信友善、互谦互让的氛围迅速形成。陈祥文以最直接的“吃亏”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解了矛盾纠纷,确保了高速建设“蹄疾步稳”。这66平方米土地,折射出一位人大代表的境界高度。
“铜锣长”陈祥文组织村民进行“逃生”演练。
铜锣使命,守护生命防线
作为村级防灾减灾体系的“第一道防线”。陈祥文深知责任重于泰山,一部24小时不离身的手机、一面随时待命的铜锣是他工作的基本配置,他时刻谨记防汛“631”机制,每月进行隐患排查巡查不少于10次。2024年7月26日,“格美”台风袭来,暴雨突降,四都河水位狂涨超警戒水位1.8米。洪水威胁着低洼地带群众的安全。灾情就是命令,凌晨陈祥文第一时间敲响铜锣!
“哐!哐!哐!”锣声刺破雨幕,他蹚着齐腿深、迅速上涨的洪水,冲向最危险的区域,一家家猛力拍门呼喊,提醒村民注意安全,按演练的“逃生”路线及时转移群众。陈祥文用他的坚守,为创建“全国平安县城”做出了最朴实的注解。
陈祥文向村民宣传惠民惠农政策。
榜样力量,映照为民本色
面对赞誉,陈祥文总是说:“我是代表,是‘邻长’,乡亲平安、村里事顺、项目成功,我才踏实。多做点小事实事,是我的分内之事。”朴实的话语,是他履职初心最好的映照。“陈代表是真正的‘四城’建设实干家,他去年成功调解大小纠纷不下10起;桂新高速项目启动以来,他沟通协调了30多户村民的用地纠纷。这些‘小事’,却撑起了村里的平安和项目大局。他是我们全村的榜样!”莲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镇标的话语道出了陈祥文的代表担当。
在“四城”建设的壮阔图景中,陈祥文如同一棵扎根泥土的老树,以经霜愈茂的姿态矗立于沃野。他如同那面历经岁月却清音依旧的铜锣,在基层一线鸣奏平安之歌。他不用豪言,只以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关键时刻的舍己担当,深刻诠释了“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他的故事,是基层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缩影,他的“银发初心”与“铜锣使命”,必将感召更多代表投身“四城”建设,续写守护平安、情系民生的时代篇章。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