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古丈县默戎镇:“码”上听民意,田间解民忧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梁浩 王维  时间: 2025-08-07   上传:杨柳

图片

晨雾还未散尽,湘西苗乡的吊脚楼已升起袅袅炊烟。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村民龙仙保站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二维码前,指尖轻扫,“建房手续怎么办理”的疑问便化作数据流,飞向代表的履职平台。“以前赶场天跑镇里,来回山路颠簸一小时,现在扫码三分钟,事儿就有人管!”他望着山间渐散的雾气笑着说。

图片

赶场日,古丈县人大代表石艳发、石泽良在默戎镇龙鼻嘴村代表联络站“坐堂问诊”。

这个被乡亲们称作“民意驿站”的站点,藏着默戎镇人大主席团的治理巧思,正是深入贯彻“三会三文”精神的基层生动实践。作为古丈县“南大门”,这个苗族人口占85%的山区镇,用“1个镇级总站、2个村级特色站”的矩阵,让72名四级人大代表把履职的“办公桌”搬到了院坝。民主的根系正顺着石板路、田埂道,深深扎进苗乡的沃土。

从“坐堂问诊”到“上门送暖”

默戎镇中心联络站的“六个一”标准在墙上格外醒目,每逢农历五、十的赶集日,这里便是代表“坐堂问诊”的主场。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常在此“坐诊”,去年夏季茶农反映“夏茶价格波动”,他当天就联动州、县农技部门,把电商培训和品控课堂办进了茶园。

更鲜活的场景在村寨间流动。中寨村每月10日的“代表接待日”、牛角山村每月20日的议事会,代表们揣着“民情日记本”钻进院坝,把“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下乡”。古苗寨石板路修复、留守老人助餐服务,23件民生诉求就这样走进办理“快车道”。今年以来,47场院坝议事会收集的68件建议中,四成关乎产业发展,字里行间都是苗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

一片茶叶串起共富链

牛角山村的千亩茶园里,县人大代表向红霞正教茶农辨识茶芽。这位“苗鼓非遗传承人”还有个身份——“茶产业代表小组”牵头人,她带着5名代表,一边组织电商培训,一边拿着保底收购协议挨家挨户敲门。“今年春茶多卖3000块,还帮我们办了有机认证!”村民石大姐的算盘打得清脆,笑容里满是甜意。

依托茶叶、文旅、非遗三大特色产业,镇人大组建的专业代表小组,牵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链,覆盖全镇60%农户。在代表推动下,墨戎、中寨等四个苗寨旅游环线去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周边农家乐增收25%,茶香、鼓声、笑声,在共富链上串成了歌。

微治理撬动大民生

龙鼻嘴社区每户门前的“微网格”联系卡,印着代表石泽良的电话。他的工作包里,除了民情日记,总躺着一根绑着救生圈的竹竿:“夏天防溺水,这土办法比喇叭管用!”如今,这样的“微创新”已护佑全镇23个危险水域。

“五微工作法”织密了治理网:代表们是“银龄调解队”的和事佬,也是“人居环境监督员”。万岩村曾因卫生上“黑榜”,代表小组连夜开“板凳会”,带村民清河道、建垃圾池,3个月就捧回“流动红旗”。数据表明,联络站运行以来,全镇矛盾纠纷同比降52%,“平安乡镇”的招牌越擦越亮。

暮色中的联络站,智慧屏滚动着新进展:“石潇莉家粮食直补到账”“墨戎苗寨占道经营清了”。正如镇党委书记田苇所说:“建站不是摆样子,要让群众看见实效。” 今年交办的15件民生实事项目已办结90%,这份成绩单,写在群众竖起的大拇指上。

眼下,“智慧人大”App即将上线,代表履职“学分制”让“田秀才”“茶博士”走进课堂。从“等人上门”到“追着群众跑”,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苗乡“民意驿站”就像山间清泉,既映着吊脚楼的晨雾,也润着百姓的日子——那些关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正顺着民主的溪流,慢慢长成两岸的繁花。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