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绥宁关峡苗族乡:代表联络站“活”起来,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黄叶超 廖承庆  时间: 2025-08-08   上传:杨柳

微信图片_20250428103604.jpg

仲夏时节,绥宁县关峡苗族乡的苗寨吊脚楼下,身着民族服饰的人大代表与村民围坐一起谈笑风生,代表联络站的二维码公示栏前,村民扫码留言的指尖动作,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关峡苗族乡人大紧扣“三会三文”核心要义,以代表联络站为枢纽,深度融合“枫桥经验”治理理念,通过“学、联、办、融”四步联动,引导全乡14名县人大代表、59名乡人大代表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让民生“关键小事”成为群众“幸福大事”。

11_副本.png

绥宁县关峡苗族乡的人大代表在梅口村宣讲政策。

苗语课堂传精神,政策落地接“地气”

“代表帮乡亲办实事,就像苗家织锦,每一针都得对准群众需求。”在大园村代表联络站,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淼用苗汉双语解读惠民政策,这是乡人大依托4个代表联络站打造“双语课堂”,通过专题讲座、苗语宣传、田间讨论,把政策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

为让“三会三文”精神学习走深走实,乡人大构建了“1+3+N”学习宣讲体系即1场全乡代表专题辅导、3轮分片“屋场会”研学、N次流动宣讲进寨。截至目前,已开展苗族文化与法治融合宣讲12场。“如今走访村寨,群众会主动问‘代表学了啥新政策’,说明学习真正入了心。”乡人大主席黄叶超说。

22.png

人大代表在芷田村调研。

双轨机制连民心,民意收集“零跑腿”

“扫二维码找代表,比翻山去乡里方便多了。”花园阁村村民指着联络站公示牌感慨道。乡人大创新“线上码上办与线下板凳会”双轨机制,在9个行政村联络站张贴代表专属二维码,同步推行“逢六进站”接待制度(每月6日代表驻站接待群众),让群众诉求“零跑腿”直达代表。

乡人大结合苗族“集会议事”传统与“枫桥经验”的“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理念,代表们带着板凳走进晒谷场、坐到谷坪上,用“苗乡夜话”收集产业路硬化、山塘清淤等民生诉求127条,形成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在茶江村,通过“板凳议事会”解决了饮水管网老化问题,300余户苗族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法治护航强根基,志愿服务暖民心

乡人大还依托代表联络站开展“法治护绿人大行”“法治护安人大行”活动,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4次,整改问题5个。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森林防火、防汛抢险、防溺水、“利剑护蕾”等志愿服务,筑牢苗乡安全防线。同时,召开主席团会议5次、向乡党委专题汇报人大工作2次,确保与党委部署同频共振。

从扫码留言的“数字民主”到板凳会上的苗语协商,从民生票决的精准落地到志愿服务的暖心守护,关峡苗族乡人大以“三会三文”精神为指导,将“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在巫水河畔的苗寨间,绘就出一幅民族团结、治理有效的新画卷。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