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湖南报道>省人大要闻
省人大要闻

用法治力量守护乡愁,湖南拟为传统村落立法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杨 柳  时间: 2025-08-01   上传:杨柳

66.jpg

7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唐道明作《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摄影/袁超岚

一砖一瓦述说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中国传统村落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活态史书”,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与游子乡愁。湖南现有中国传统村落70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但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保护措施不到位,传承利用不足,自然消亡和损坏在加速等诸多问题。为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利用,制定条例草案十分必要。

全维度守护传统村落

为更好保护传统村落,条例草案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批准、备案全流程,要求对村落选址、格局、风貌及自然景观实施整体保护,重点守护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核心要素,维护文化遗产形态、内涵和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延续性。规定县级政府将划定的传统村落保护范围挂牌建档,新建、扩建、改建建筑需在高度、色彩、风格、材料等方面与传统村落风貌相协调。条例草案还对禁止行为进行明确,在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严禁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开山、采石、开矿,修建生产或储存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等活动。

77.jpg

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齐发力

条例草案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利用进行规范,破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和活化利用不足的问题。文化传承方面,条例草案规定由政府牵头挖掘传承传统村落的非遗等传统文化;支持开展技艺传承活动,鼓励利用传统建筑开设博物馆、举办民俗活动。产业发展方面,鼓励适度有序发展特色农业、田园乡居、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研学旅行等产业,同时完善道路、水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村民共建共享保护成果

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条例草案明确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规定申报传统村落要尊重村(居)民意志,申报前应当先经村(居)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明确传统建筑维护修缮以所有权人为责任主体。鼓励原住村(居)民通过房屋、资金、劳务和农村土地(林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共享发展成果,让乡愁有载体,让保护更有动力。

此外,条例草案还对社会监督,移动、涂改或者损毁保护标志及进行新改扩建活动没有与传统村落风貌相协调的法律责任作出规范。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