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人大代表、沧港镇人大主席李爱军。
“党组织提名我,代表们选举我担任镇人大主席,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要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努力让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在当选沧港镇人大主席时,汉寿县人大代表李爱军说。也是从那一刻起,他始终坚守承诺,把履职二字写在群众心坎上,近八年如一日,以炽热的代表情怀和人大工作者担当精神,履职尽责,奋力前行。
李爱军察看改水工程。
当好人大监督的践行者
“乡镇人大依法有效开展人大监督,关键在于找好切入点和着力点。”李爱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凡是镇重大事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他总是依法履职、做好人大监督工作,促进发展。
2月,沧港镇十七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表决办法》,确定北拐村给水管网维修养护工程为年度重点民生项目,该项目将有效改善村民用水条件。项目实施过程中,李爱民带领主席团成员和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多次视察监督,提出了多条意见建议,促进了北拐村给水管网改造项目顺利竣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6月,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监督行动中,李爱军率队深入各村检查卫生状况,听取当地村负责人汇报,发现部分垃圾桶倾倒、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当即提出整改措施。通过现场监督,有力推动了全镇15个村的环境整治,并建立起长效机制保障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刘大伯说:“李主席带头监督,这里水清了、天蓝了、地净了!”
水稻、甲鱼、蔬菜产业是沧港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品质、产量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2023年2月,镇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前夕,李爱军带领镇人大代表视察了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听取镇政府关于镇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大会形成了关于沧港水稻、甲鱼、蔬菜重点产业发展审议意见,并相应作出了有关决定。2024年全镇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287.76万元,村民进一步走上了致富路。
做好为民解难的贴心人
李爱军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履职清单,通过实地走访、政策解读、现场排难等方式,推动20多个群众关心的疑难问题解决,及时化解矛盾21起。为更好地听取民意,李爱军除走访群众外还不定期召开选民群众屋场会,对于能在本村解决的问题,在村里及时处理,对于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人大常委会反映,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李爱军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把每周四定为接待选民日,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好信访件的交办和督办工作。一年来,受理群众来访17次,收集意见建议10条。同时,李爱军还组织辖区内的县人大代表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走访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
近8年来,李爱军的脚步遍及沧港镇各个村组。前些年,沧港镇群众反映镇里一段路长久失修,车辆与行人通行不便。李爱军了解情况后积极向上呼吁建议,先后筹资几十万元,使该路段修复一新,群众拍手称好。镇里有一位老上访户,多年多次去县信访部门反映邻里地基纠纷问题。李爱军上门调查,把矛盾双方聚在一起,面对面沟通,释理说法,最终双方和好如初,地基争执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化身提升工作质效的“排头兵”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李爱军首先注重带头抓自身建设,严于律己,努力提升人大工作水平与履职能力。在李爱军的带动下,镇人大主席团始终坚持党委在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制定并完善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人大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依法召开主席团会议,做到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次会议突出中心议题,围绕全镇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充分发挥主席团作用。李爱军组织全镇筹资10余万元,按照有活动场所、有活动制度、有活动计划、有活动档案、有办公桌椅、有学习资料“六有”标准建成代表活动中心和7个代表小组活动室。近年来,代表小组活动室累计接待选民3000余人次,收集问题140多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40多起,解决疑难问题38件,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腔真情,几多温暖;一份责任,重于泰山。李爱军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为民发声、为民办实事,展现了最美的代表风采。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