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青树坪镇:做好代表履职“四篇文章”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王玖华 匡超群 邓仁春  时间: 2025-07-07   上传:杨柳

图片

双峰县青树坪镇人大立足乡镇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精心写好履职“四篇文章”,为打造全县人大工作新样本提供了经验。

学教篇:筑牢代表思想根基

“镇人大主席团要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为抓手,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6月27日上午,县人大代表、青树坪镇党委书记邓鹏,在召开的学习宣传“三会三文”精神大会上,向参会的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再发“动员令”。

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学习贯彻“三会三文”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学习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将此纳入全体人大代表的履职管理内容。明确要求,党政领导要带头学,主席团成员要认真学,各级代表要主动学,以学促干,以干促学。做到三级代表“动”起来,学习宣讲“组”起来,培训讲座“办”起来,巡回宣传“跑”起来,学习资料“印”起来,学习笔记“写”起来。

截至目前,全镇共组织三级代表集中或轮流学习6场次;举办学习培训班4场次;营造了浓浓的学习宣传氛围。

图片

产业篇:打造淮山、米粉“两大品牌”

淮山、米粉是青树坪镇两张熠熠生辉的名片。淮山已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名录和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八大菜系品鉴会菜品。青树坪米粉作为速食领域的一匹“黑马”,以其便捷、美味的特点,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镇党委、政府瞄准两大名牌产业,狠抓发展机遇,挖掘市场潜力。广大人大代表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双峰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分别向大会提交关于双峰县青树坪镇打造特色产业强镇的建议、关于申报双峰县2025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建议,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办理落实,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多次赴淮山基地和海能食品有限公司,开展调研视察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向镇党委提交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3月20日,镇人大主席团了解到海能食品有限公司每月高达5000元的电费后,及时与供电部门沟通,发现是产能聚增,未充分享受电价优惠政策等原因造成的。经过协调,用电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镇种植淮山8000亩,产值1.2亿元,人平年增收1800元。加工生产米粉共9家,年产量1万多吨,年产值超亿元。

富民篇: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青树坪镇积极培植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打出“大棚、种植、托管”三大组合拳,开辟群众增收快速通道。人大代表大显身手,履职尽责有作为。

县人大代表、单家井村的党支部书记邓思红,2015年创办农丰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带动周边1200多户发展种植业,建立大棚200多亩面积,蔬菜育苗年收入超100万元,种植淮山收入超500万元。“托管服务好,一个电话一个微信,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等机器就开过来了,机耕、机播、机收、机运全程化服务,方便快捷啊。”与农丰祥合作的常德市种粮大户涂万明满心欢喜,“今天又与农丰祥公司签订2000多亩社会托管服务协议。”

市人大代表、向阳红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巧,指着30亩连栋大棚介绍:整栋大棚可育秧5600亩,供应全县种粮大户,连续育早、中、晚稻秧苗,分三步实施,秧苗移走后的8月再种辣椒,直至次年的3月。据统计,全镇大棚面积650多亩,收入突破2000万元以上。

目前,全镇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1家,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及种粮大户93家,其中市、县、镇人大代表创办合作社15家,流转土地1.5万亩,筑牢粮食生产的保障大堤。

图片

履职篇:“四级联动”织密“安全网”

镇人大主席团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做好“代表履职、服务选民、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四篇文章,积极为服务发展大局、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人大力量。

该镇共有市人大代表3人、县人大代表21人、镇人大代表89人。近年来,镇人大主席团在打造经济强镇上下功夫,在建设宜居新镇上下魄力。

“选曾长红当人大代表,选对了人。”黄丝桥村种粮大户刘双寿回忆,2017年,县人大代表曾长红联合4位股东抱团作战,成立“黄丝桥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2栋牛场和2栋仓库,购置大型农机农具,购买80多头黄牛,喂起牛,种上田。如今,牛场得到拓展,年存栏黄牛200多头,安置12人就业,每人每年有4万元的收入。

湖南粽小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祥,望着近200工人手工裹包粽子的红火场面说:“公司前身为双峰县雄风五金厂,2024年11月投产前,遇到土地纠纷等困难,是人大代表多次赴公司协调矛盾解决难题,现在公司生意兴隆,产品供不应求。”

位于荆塘村一边是水塘,一边是高坑的公路转弯处,施工队正在加装护栏。“像这样的高危路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镇公路站站长说,“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向镇里建议,镇里高度重视,对全镇37个村(社区)的130多处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消除,超过6300米的崭新钢质防护栏,筑牢了人民群众安全网。”

编辑:袁超岚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