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汝城县:小黄姜里的民主实践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朱剑锋 朱越斌  时间: 2025-07-04   上传:杨柳

图片

汝城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立足‌群众最急切的民生需求与小黄姜产业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成功助力小黄姜产业实现从“地窖烦忧”到“黄金链条”的蝶变,奏响了产业脉动与民生幸福的和谐乐章。

图片

马桥镇姜农喜笑颜开采收小黄姜。

地窖里的“揪心事”

小黄姜是马桥镇百年传统产业,更是千家万户的生计所系。然而,产业发展长期陷于“三重困境”:规模小而散,70%农户零星种植;加工产品少,依赖初级销售;储藏水平低,传统地窖损耗超30%,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

2020年寒露,烟竹村姜农何素文蹲在地窖中,面对丰收却价低的小黄姜愁眉不展:“卖,仅够本;存,损耗大风险高。”这声叹息,是全镇姜农的共同焦虑。在历次的镇人大会议上,代表建议意见集中度最高的是关于小黄姜产业发展如何破局的讨论,‌这份沉甸甸的民生诉求,迅速成为马桥镇人大主席团工作的聚焦点。

‌田间解码民意‌

面对困境,‌马桥镇人大主席团‌主动出击,积极回应。2021年初,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历时三个月踏遍全镇16个行政村,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姜农心声:“商贩压价狠”“想扩规模租地难”“储藏损耗大”……民情笔记本上写满痛点。

‌基于详实调研,镇人大主席团迅速启动“民意解码三部曲”。首先在全镇小黄姜种植小有规模的霞留村率先推动‌土地流转攻坚。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不分昼夜走村串户,向群众广泛宣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实施流转的规模用地,大力修复农桥、机耕道,改善姜田基础条件。其次,镇人大主席团牵线搭桥,多次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小黄姜种植技术培训,搭建大户交流平台,提升种植、管理、储藏、加工技术,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当年发展100多名种植大户,全镇种植面积增加1万亩。

最后,马桥镇‌主动出击,大力招商引资。2021年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成功引回马桥镇外沙村在外湘商朱万兵,投资成立集冷链、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鑫隆农业公司。随着示范效应叠加,马桥镇持续发力,到2024年,引来思德胜农业、辰逸农业、姜来农业等5家企业,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了集“育、种、储、加、销”一体、初具规模的小黄姜产业集聚区。

图片

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波一行调研小黄姜产业园规划,县人大代表、马桥镇党委书记陈贯周介绍情况。‌

‌凝聚共识破困局

深耕小黄姜产业二十余年的县人大代表朱良兵,目睹家乡变化欣喜之余,始终不忘履职责任,一直思考着该如何“添柴加火”。2024年11月,在外沙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反映降低市场风险等小黄姜系列问题后,他深感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于是向镇人大主席团提出建设小黄姜产业园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再次深入一线走访,参加群众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综合各方面意见,进行10余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关于建设汝城小黄姜产业园,把汝城打造成全国小黄姜集散中心的议案》。2024年12月底,在汝城县召开十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该议案被确定为大会唯一议案‌。

会后,县‌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办理。2025年初就编制完成《汝城县小黄姜产业园概念规划》和《中国汝城小黄姜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后续将启动规划组建小黄姜产业研究院,建设检测中心、交易市场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等各类平台,推动品牌认证,为产业升级发展作长远谋划。在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新引进兴业农业,建设农产品集散交易综合开发项目,仅半个月时间就完成土地流转和用地报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闭环督办抓到底

从田间地头的民声恳谈,到承载希望的“人大议案”,县、镇人大代表没有将工作停留在纸面上,以“一线督办、全程护航”的履职担当,构建起“上下联动、精准破题”的监督体系,为小黄姜产业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浩光多次率队深入村组、园区,通过“田间问需、冻库问计、座谈问策”梳理出用地、冷链建设等5大类12项堵点。针对堵点,马桥镇迅速成立由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陈贯周牵头,镇人大主席具体负责的小黄姜产业园区工作专班,既“督办”又“服务”。紧接着,‌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也出台专项督办方案‌,建立“承办单位承诺、人大跟踪督办、代表满意度测评”闭环机制,运用法治力量,保障民生议案从“纸上蓝图”变为“地上通途”,确保了监督的刚性和实效。针对最棘手农用地转换问题,县镇两级通力合作,协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运用卫星遥感核验地类,推动16.5亩用地快速落地,很快就破解了“用地难”问题。

图片

汝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浩光督办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办理情况。

‌结出“黄金产业链”

‌在县人大常委会和镇人大持续数年的精准发力、闭环督办下,汝城小黄姜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截至今年6月,汝城县小黄姜产业园成功引进培育企业6家、合作社46家,累计投资2.7亿元,建成脱毒育苗中心6000㎡、冷链储存中心85000m³、分级分选中心20000㎡、生产线6条。小黄姜产业园初见雏形,产业形态从单一冷储升级为集冷链物流、种苗繁殖、交易集散、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

如今,汝城小黄姜‌市场格局初步实现逆转,从“汝城姜找市场”变为“全国(云南、贵州、山东等地)乃至国际(缅甸、越南)姜聚集马桥”,直播销售平台覆盖全国,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马桥镇小黄姜产业园已经成为南方地区最大的小黄姜冷链集散交易中心‌。全程冷链出口迪拜、埃及等10多个国家。截至5月,出口超5000吨,每吨售价比国内高1000元。据初步统计,汝城小黄姜全产业链年产值20亿元,可解决就业3万余人次,人均年增收1.5万元。

面对鲜辣兴旺的小黄姜,朱良兵代表的民情日记道出真谛:“民生答卷不在报告里,而在姜农笑开的皱纹里。”

马桥镇小黄姜产业的蝶变之路,正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将民生关切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答卷的生动实践。从地窖里的“揪心事”到产业园的“金疙瘩”,‌马桥镇人大以“解剖麻雀”的韧劲精准把脉民生需求,以全程跟踪问效的担当推动产业破局。汝城县人大常委会以高站位的议案督办和制度化的监督闭环,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与法治保障。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