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常宁市:建在产业链上的代表联络站托起“智造梦”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郭华 李志虹  时间: 2025-07-08   上传:杨柳

图片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本盘,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和“重要阵地”。常宁市人大常委会立足有色金属和纺织服装“一主一特”两大产业,创新人大代表履职方式,将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推动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一条“站点建在链上、代表干在链上、问题解在链上、产业强在链上”的特色路径,成为贯彻落实“三会三文”精神的生动实践。

让代表“站”在产业链上

构建“三位一体”站点网络。坚持“人大代表在哪里履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工业园区设立产业链代表联络站,深化代表联络站“一站变三站”,推行固定站、流动站、云端站立体布局。开发“码上找代表”数字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累计接待企业职工1200余人次。

图片

常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一花调研园区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情况。

打造专业化履职平台。在水口山工业园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园区企业的优势,2名省人大代表、5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和5名常宁市人大代表定期进站听取意见建议,列出建议清单交有关部门办理,加大有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力度,全力打造铜、铅、锌三条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被列入全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成为衡阳优势产业“第一链”。

建立闭环办理机制。实行“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全流程管理。如针对园区公交线路优化问题,代表建议交办后1个月内新增3条专线,设置8个错峰班次,开通园区公交夜班车,惠及20余家企业上万余名职工。推动解决关于园区建设充电桩、部分企业生产场所移动通信网络信号不稳定、园区道路维修改造等问题。

让政策“活”在产业链上

开展“靶向式”监督。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组织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整改评议组合监督。针对企业反映的涉企检查过多问题,人大代表通过现场调研后,推动建立“涉企检查备案制”、出台“入企九条”,杜绝重复检查,让企业安心生产,检查频次同比下降50%。

创新“体验式”调研。开展“产业转型发展”调研履职活动,四级代表深入企业体验式调研,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和“码上找代表”平台收集的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建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年培训纺织工人2000人次。

实施“问效式”测评。开展“满意度测评”活动,对25个涉企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单位列为年度重点监督对象,主要负责人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履职报告,接受人大代表现场提问和满意度测评,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推动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让创新“跑”在产业链上

组建“代表智囊团”。遴选18名企业家代表、12名科技型代表成立创新服务专班。在衡阳市人大代表、金紫宇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石爱斌带领的团队攻克下,年产2万吨光刻胶感光尖端材料实现国产供应,打破西方在该领域的“卡脖子”,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

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3个,促成技术合作项目8个。福宏弹簧在代表联络站的协调下,成功研发航空发动机气门弹簧,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培育“链式创新体”。组织四级人大代表联合开展“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推动做好补链延链强链工作。五矿铜业带动17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递增,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5%。

让资源“聚”在产业链上

实施“育苗强基”工程。深入拓展“两个联系”,建立园区人大代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德邦生物公司在园区驻站人大代表的帮扶下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发展成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有机微量元素生产企业之一,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

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开展市发改局专项工作评议,督促简化办事流程,建立项目代办制,协助企业办理手续156项。结合开展环境状况与环境保护目标完成调研,督促加快建成纺织环保设施园,洗染水回用率100%,年节水300万吨。

打造“暖心留人”环境。结合任后监督,组织代表对市人社局、商务局局长等开展履职情况调查,建议加强人才引进,完善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园区配套建设职工宿舍,帮助投资客商、产业工人就近安排小孩就学。近两年帮助企业招引技术人才上千人,产业工人留存率提升至85%。

把企业“引”到产业链上

打好招商“组合拳”。督促政府创新“四维招商”模式,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平台招商等,仅纺织企业吸引34家企业落户,20家实现投产。

建设“标杆式”园区。开展城乡规划专题调研,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建设,推动建成纺织企业标准化厂房50万㎡,园区承载能力提升至全省前列,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省特色工业“铜业小镇”、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金字招牌”。

优化“全链条”服务。调研“原地倍增”企业发展、园区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情况,扶持培育水口山有色、株冶有色、五矿铜业跻身产值100亿级企业,高诺集团、湖南金翼壮大成产值50亿级企业,隆源铜业、玉兔钛业成长为产值20亿级企业。

编辑:袁超岚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