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澧县城头山镇,“小、急、难”问题不再是群众心头的“老大难”。城头山镇人大主席团认真贯彻“三会三文”精神,创新工作模式,将群众身边看似琐碎的小事、急事、难事,纳入“马上办”服务范畴,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件件“马上办”的生动实践,不仅温暖了民心,更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城头山镇玉皇寺村四组健身广场的路灯安装施工现场。
广场亮了,人心暖了
玉皇寺村四组健身广场的照明问题一直是居民们的“心病”。虽然有健身广场,但没有照明设施,晚上完全不能使用。村民张大妈是个热心肠,她联合几位村民,找到了镇人大代表乔静,希望能改善健身广场的状况。
“乔代表,您看看我们这个健身广场,晚上黑灯瞎火的,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太危险了,能不能帮我们立几盏灯啊?”张大妈恳切地说。乔静认真记录下居民们的诉求,说:“大家放心,我一定把这个问题反映上去,争取尽快解决。”
乔静第一时间整理了玉皇寺四组健身广场的情况,并向镇人大主席团提交了相关报告。镇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将该问题列入“小、急、难”马上办清单,协调镇项目办、财政所等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协商会上,乔静说:“玉皇寺四组的健身广场虽然是个小问题,但却是关乎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居民们渴望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健身休闲场所,希望尽快落实改造工作,正好周家坡社区道路改造,我们可以将他们的废旧路灯利用起来”。经过讨论,各部门达成共识。很快,改造工程就启动了。
半个月后,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整个广场。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对乔静和镇人大主席团表示感谢。张大妈开心地说:“乔代表,现在我们晚上也能放心地出来锻炼、聊天了,多亏了你们啊!”
城头山镇群乐村打井灌溉现场。
水源来了,丰收稳了
城头山镇作为农业大镇,农田灌溉是关乎农民收成的大事。今年春耕时节,连续干旱天气,导致群乐村几百亩农田无法正常耕种。种田大户周大哥蹲在田埂上,望着干涸的稻田,眉头紧锁,满脸愁容。“这都半个月没下雨了,再没水,今年的秧苗都无法种植。”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掏出手机,拨通了县人大代表刘启华的电话。
“刘代表,我是群乐村的老周,马上到了耕田播种的时候,现在没水,农田无法耕种,您可得想想办法啊!”周大哥焦急地说道。电话那头,刘启华语气坚定:“老周,您别急,我马上就组织人大代表到现场看看情况!”
不到一个小时,刘启华和一众人大代表来到了现场。经过现场查看,周边堰塘无水可用,沟渠也无法灌溉。“刘代表,这可怎么办?我的秧苗都长好了,只等栽种了。”周大哥担忧地说。刘启华安抚道:“您先别着急,我们现在就现场商量方案,争取尽快解决问题。”说着,他联合其他代表开始讨论,最终决定打井缓解压力。
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灌溉水源终于有了着落。当清澈的水流顺着水渠奔涌而下,灌溉到干涸的稻田时,周大哥激动地拉住刘启华的手:“刘代表,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帮忙,我们今年可就惨了。”刘启华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整治后的城头山镇中学校门口。
秩序好了,家长放心了
“李代表,城头山镇中学位于镇中心的交通要道旁,每到上下学高峰期,接送孩子的车辆随意停放,导致交通拥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多次向学校反映,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城头山村屋场会上,镇人大代表李昊明正在倾听着百姓的诉求。“您放心,您反映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马上解决”,李昊明边回答边在本子上记录。
镇中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回到办公室,李昊明马上联系交警部门、学校负责人,对校门口的交通状况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分析,大家认为需要采取设置斑马线、临时停车位,安装交通指示牌,安排专人疏导交通等措施来改善现状。在李昊明督促下,交警部门迅速行动,在学校周边合理规划了临时停车位,并安装了醒目的交通指示牌。同时,学校也组织了教师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镇人大主席团安排人大代表在上下学高峰期协助交警疏导交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焕然一新。车辆停放有序,道路畅通无阻,学生们能够安全、有序地上下学。家长们纷纷表示:“现在孩子上下学,我们放心多了!李代表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代表,他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从路灯安装到打井灌溉,从整治校门口交通秩序到解决更多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镇人大主席团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镇人大主席团将继续完善“马上办”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更多的“小、急、难” 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