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邵阳市大祥区罗市镇人大代表缪立平顶着烈日深入田间,查看水稻长势、测算收成,并记录种植户老徐反映的灌溉问题。“解决问题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该镇人大贯彻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打造“一二三四五”“组合拳”式工作法推进基层人大工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实践成效。
做实专项调研“开渠引水”
罗市镇人大主席团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理念,将调研作为履职的基本功。在安全生产“三法一条例两办法”执法检查和“法治护绿人大行”调研中,人大代表连续15天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走访35名种植大户、返乡创业者和企业负责人,完成11个村(社区)和26家企业的全覆盖调研。7月上旬,针对省道S236沿线开展为期5天人居环境专项调研,采用车巡、步巡的方式发现6类共性问题。通过“红黑榜”机制拆除92处菜园围挡,劝导110户居民规范养殖,并建立村级长效管护平台,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践行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承诺。
对接两大主体,实现代表、群众“互为主导”
罗市镇人大工作的活力之源,在于激活代表履职动能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主体作用充分彰显。镇人大创新搭建“代表履职+”平台,组织代表参与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专项监督,实行监督清单、项目包干机制。夏正平代表提出的龙家桥水库干渠清淤修复建议被列为重点处理建议,镇政府迅速落实资金,完成3.2公里干渠清淤,解决5个村200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
群众主体地位更加夯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创新“民意直通车”机制,去年接待选民93人次,收集民生建议42条。刘彩英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盘比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维修的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处理建议,代表全程督办。“破损排水管道更换了,地面下沉处硬化加固了,现在我们住得安心了。”群众如是说。
市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三法一条例两办法”执法检查。
做优三项功课,推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罗市镇人大坚持在“三项功课”上精雕细琢,以扎实内功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做优“人大基本要求”功课,推进规范化建设。罗市镇人大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修订主席团议事规则,创新制定履职积分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形成议事、履职、监督全链条体系。围绕基层治理需求开展宪法法律、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3场,代表参训率达90%,促进代表从“会议型”向“全天候”转型,全面夯实人大工作基础。
做优“人大监督实效”功课,履行职责较真碰硬。在年度环保专项监督中,创新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人大代表联动机制,组织专家和代表组成督查组,对重点排污企业、流域断面、固废处置场等开展突击检查,形成37项问题整改清单。通过“问题销号制”和“回头看”机制,依法关停污染小作坊1家,推动3家餐饮店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并达标排放,切实提升监督实效。
做优“人大执法检查”功课,保障法律法规落地见效。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法检查。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法等6部法律法规核心条款,采取党政领导带队、多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模式,构建立体化监督网络。组织应急、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12次,排查“九小场所”等重点区域47处,建立22项安全隐患台账。通过“一单四制”闭环管理,所有隐患已整改完毕。
坚持四项要求,实现代表履职“固本培元”
罗市镇人大贯通上下连接左右,确保政令民声畅通落实。
坚持党的领导,用好服务群众“指挥棒”。镇人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依法履职全过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与党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在镇党委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后,镇人大主席团迅速组织代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通过专题视察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最终形成关于进一步优化罗市镇营商环境的建议,既贯彻党委意图,又反映群众心声。
服务中心大局,精心搭建民意“广播台”。人大代表通过平台精准传达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在光伏发电项目征地中,人大代表深入村组宣讲政策、解读规划,同时倾听群众诉求,收集“微心愿”,成功调解征地纠纷15起,既维护群众权益,又保障项目落地,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打好民生“基础牌”。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抓手,建立“征集初选—审议票决—监督—评议”闭环机制。代表全程履职,群众全程监督,共同推进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灌溉渠道修复等民生项目。在人大跟踪督办下,这些工程高质量完成,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
加强自身建设,当好懒慵“清道夫”。镇人大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职根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深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善制度体系,修订议事规则、代表履职等12项制度,提升工作效能,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保障。
强化五个结合,成效带动“满园春色”
罗市镇人大工作的动力源泉是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将五个关键维度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与“政治要求”相结合,确保方向不偏。坚持政治建设首位原则,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方向。在依法履职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以政治标准作为监督议题和执法检查的首要标准,增强政治“三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确保监督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民生温度。通过将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意志,使每项履职实践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与“制度设计”相结合,夯实履职根基。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探索制度创新。通过健全代表联络站机制、完善民生实事票决制、优化代表履职评价体系等举措,构建既符合法治要求又具地方特色的制度框架。这些创新既保障代表履职权利,又规范人大工作程序,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与“人民实践”相结合,汲取源头活水。镇人大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监督直击民生痛点,建议凝聚基层智慧。针对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题,通过专题建议推动政府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将“暑期公益课堂”从民间探索升级为惠民工程。实现全域覆盖后,惠及留守儿童100余人。
与“法定职责”相结合,恪守权力边界。镇人大严格遵循“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既充分行使权力,又恪守权力边界。通过规范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开展执法检查等工作,既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又促进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力求精准破题。镇人大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采用精准破题、靶向施策的工作方法。人大代表立足群众关切,在破解产业转型瓶颈、补齐生态治理短板、织密民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充分体现人大工作的问题意识和为民情怀。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代表们聚焦垃圾清运不及时、管护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通过跟踪问效和多方协调,推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袁超岚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