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正和镇人大主席团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通过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机制,打造双向互动的民意“高速路”,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迈向“多元共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桂阳县正和镇人大主席团邀请专家为参加履职培训的代表授课。
构建机制,筑牢民主实践根基
正和镇人大主席团以“一盘棋”思维构建代表述职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镇党委的支持,将代表述职纳入镇党委、镇人大年度工作要点,从组织领导上保障活动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制定详细的方案,明确述职时间、地点、流程以及参与人员等,确保活动有章可循。
在准备过程中,镇人大主席团还组织人大代表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代表履职相关知识,提升代表撰写述职报告的能力。同时,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选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积极性,为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多维度述职,解锁履职新形态
代表们打破传统述职模式,构建“多维度”履职展示形态。现场述职中,代表们结合本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选民讲述履职情况。例如,朝阳社区的镇人大代表肖志强关注到村内灌溉渠道年久失修,影响农田灌溉,便积极与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项目资金对渠道进行修缮,解决村民的灌溉难题。在“云端”直播间,代表们利用微信群、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履职情况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方便外出务工的选民也能及时了解。利用村内文娱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展“嵌入式”述职,将履职故事融入歌舞表演、知识问答、政策传达学习等过程,实现文化浸润与民主监督“双丰收”。
零距离对话,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代表述职后,现场变身“民生议事厅”,选民围绕基础设施、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急难愁盼”问题犀利发问。代表们开启现场办公模式,能当场拍板的现场解决,需协调推进的纳入民生实事台账。
在阳山村的代表述职会议上,黄石组选民提出公交车站点离村内还有三百余米,老人小孩搭乘不便,希望代表能推动解决。镇人大代表邓有富当场回应,并将该问题列入建议清单。随后,邓有富积极奔走,联动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实地勘查,推动公交线路延伸,用问题“解决率”换取群众满意率,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科学化考评,激发代表履职动能
正和镇人大出台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创新推出“履职能量值”考评体系,制定涵盖会议参与、建议质量、民生实事等5大类15项指标的量化标准。选民根据代表的履职表现,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中进行评价。
评议结果作为代表履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评价等次高的代表进行表彰,通过微信公众号专栏、荣誉墙等形式树立标杆;对履职不力的由主席团成员“一对一”提醒,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正和镇人大主席团邀请县直部门负责人进站开展“代表有约”活动。
闭环式督办,推动民生实事落地
建立“民声直通车”问题解决机制,对选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梳理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及时交办给镇相关部门并持续跟踪办理进度。不能解决的,积极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推行“群众点单、代表有约、局长进站”机制,促成人大代表与县直部门同向发力,共同答题,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官溪村选民提出的官溪三、四组建房问题,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邀请县国土部门领导及股室负责人现场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如今,该组村民的建房申请已在陆续审批,这不仅是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重要一步,也为乡村风貌提升与基础设施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正和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选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