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云溪区位于长江以南,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之一,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聚焦城乡污水治理工作,通过系列专项监督,筑牢了区域污水处理防线,为守护碧水贡献了人大力量。
紧盯基础建设:水环境治理有保障
2023年至2025年,云溪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了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情况的调查,听取区人民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组织代表视察3次,形成审议意见7条,推动解决难点问题8项等,不断推动辖区内污水处理工作实效。
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云溪区现有“两厂两站”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超2.2亿元,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升级和域内全覆盖。“两厂两站”总处理能力达2.339万吨/日,出水水质均符合国标一级A标准。其中,云溪区污水处理厂经过提质改造,市政处理能力提升至2万吨/日;长岭污水处理厂、陆城镇污水处理站和道仁矶片区污水处理站均稳定运行,为全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污水收集管网不断完善。云溪区累计投资约5.36亿元,完成了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的97%,并计划年内完成剩余工程。雨污分流改造成效显著,获得了省住建厅的充分肯定,云溪区项目调度管理和服务保障的做法及成效在全市推介。1月至5月云溪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水量为1720吨,没有出现污水跑漏现象。同时,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也在加速推进,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和雨污能分尽分。总体而言,全区污水管网覆盖率约达到88%,污水收集率较监督前提高35%。这一系列举措为水环境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出监督建议:促进治理效能提升
针对当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中存在的权责不清、效率不高、乡镇污水处理费征收难等问题,区人大常委会结合调查所掌握的具体情况,在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创新性建议并得以实践。
构建“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督促区住建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运维管理,推动构建“厂网一体、按效付费”的运维管理模式。通过专项体检、定期检测、排水许可等措施,不断提升管网运行维护的规范化水平。这一模式的建立,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强化监督与考核。区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督促政府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评估,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
建立长效机制。针对乡镇污水处理费征缴难度大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人民政府明确收费主体和责任分工,强化政策宣传和执行刚性,尽快落实乡镇污水处理费全面开征,建立征缴长效机制,减轻区财政压力,确保污水处理费应收尽收、专款专用,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深化监督闭环:守护碧水谱新篇
云溪区人大常委会对该工作的专项监督已持续3年,累计发动52名人大代表参与专项监督,收集意见建议48条。该专项监督是基层人大践行“三会三文”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做法,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显著优势。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监督作用,推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力度。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维管理机制、加强污水处理费征缴等措施,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根据监督法规定,区人大常委会已正式发文要求区政府在2026年2月前报告整改落实情况,推动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致力于守护好一江碧水、建设美丽云溪,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