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智库>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予乐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省大常委会机关驻汝城县卢阳镇予乐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时间: 2025-07-17   上传:杨柳

5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向汝城县派驻新一轮驻村工作队。为全面掌握该县卢阳镇予乐村乡村振兴工作现状,精准制定帮扶策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结合村情实际与前期工作基础,形成本调研报告。

2019291423.jpg

一、基本情况

予乐村由原予乐和甲亨两个村合并而成,位于县城西北部耒水河畔,距县城3公里。土地总面积12877亩(8.5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1242亩(人均0.67亩)。下辖11个村民小组538户1825人,在职村干部5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现有脱贫户142户454人,监测户9户10人(均已消除风险),易地扶贫搬迁15户58人,危房改造34户,低保户16户29人,特困户9户9人,残疾82人,退役军人41人,60岁以上老年人345人,外出务工720人。村设党支部两个,正式党员60人、预备党员1人,其中60岁及以上党员20人,35岁及以下党员10人。

二、主要优势

党群同心民风淳朴。村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能团结协作办实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党群关系密切。该村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公电网信等问题较少,连续多年保持“零信访积案”“零重点管控人员”的良好态势。

理学文化底蕴深厚。该村是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成思地,周子传授《太极图说》给程颢、程颐的传授地,程颢《春日偶成》的成赋地,朱家湾因程颢诗中“时人不识予心乐”之佳句易名予乐湾。北宋邑令周思诚《濂溪祠记》和民国《汝城县志》等,对此均有记载。

乡村振兴基础良好。自2021年来,该村先后在朱家组、学堂下组、袁家组、唐家组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屋场”“和美村庄”等乡村振兴县级示范点建设。另外,该村作为汝城县“双向溯源”耒水沿线乡村振兴综合开发项目追溯“千年理学”的重要节点,已被纳入项目总体规划。

产业发展前景可期。该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适宜发展文旅、农旅、康养产业,现有特色餐饮农庄7家、民宿2家,年均接待客人1万余人次,40余户村民有意向发展民宿。目前,村集体建有油茶基地150余亩,朱家组集体流转土地200余亩,有发展农业种植养殖的基础。

2083851945.jpg

三、制约因素

村庄布局不合理。该村是由原来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管理较难的9个自然村庄合并而成。村民就地建房,没有总体规划,房屋建筑散乱无序,新旧建筑混杂。袁家一组、二组,学堂下一组、二组,地界划分不明显

各组发展不平衡。朱家、袁家、唐家3个自然村组因靠近346省道,凭借交通优势,发展相对较好。而甲片自然村位置比较偏远,耕地田间道路窄,不便于机械化操作,林地开发利用、管理、运营成本较高,导致发展相对滞后。上洞组、斋公湾组几乎成了空心村。全村空心房户数有120户,面积7911平米。

产业特色不突出。适合本地种植的生姜、辣椒、奈李等农作物,在该村没有形成规模,缺少特色的种植养殖业。民宿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数量少、规模不大、引流困难等问题,普遍缺资金、缺指导,品质不高。在针对村民的问卷调查中,“希望工作队在哪些方面给予重点帮扶”,排第一的是“希望引进适合本村的产业项目”。

集体经济不理想。该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力的产业项目支撑,收入来源单一且稳定性差。2024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5.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仅3.3万元,主要由光伏分红收入1.52万元、村集体资产租金1.78万元组成,难以满足村公共事务支出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内部分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尚未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水利设施薄弱,部分农田存在灌溉死角。甲方向无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黑灯瞎火,村民出行极不方便。饮用水水质、水量不稳定。个别偏远村小组通信网络信号不好,覆盖不足。问卷调查显示,有82%的群众认为当前最需改善的是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不优质。该村无小学,只有1所民办幼儿园。文化设施较为缺乏,农家书屋常年无人问津,村民业余生活较为单调。村卫生室设备陈旧,药品种类有限,村党总支部书记朱爱华还兼任村医。文教卫设施、养老及医疗体系有待加强。调查问卷显示,村民希望增加的公共设施主要有健身器材、文化广场、停车场等。

就近就业不充分。全村以中老年人、儿童居多,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225人)或本地务零工(495人)为主,有经验懂技术的致富带头人少。青壮年大量外流,不仅削弱了村庄经济发展活力,也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诸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问卷调查中,有58%的群众希望工作队能够帮助提升就业技能,提供就业信息。

治理水平不够高。村内住宅排列错综复杂,用电和网络线路纵横交错,存在安全隐患。村民家禽放养、猪圈搭建和蔬菜栽种相对随意,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村庄还有一定差距。问卷调查中,村民对本村环境卫生现状满意的不到一半。村民法治观念不强,普法宣传教育有待加强,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待提升。

1886825001.jpg

四、帮扶思路与举措

一是强党建。认真履行驻村第一书记职责,着眼建强村党组织,扎实抓好党建工作,开好第一次党员大会,落实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下半年,重点指导做好2025年村干部换届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融入人大元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二是抓巩拓。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统筹用好现有公益性岗位。抓实产业帮扶与就业扶持,支持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加强项目储备和入库管理,衔接资金优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是深调研。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实地走访,对全村的人口、土地、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板凳会、屋场会、茶话会等形式,经常与村民交流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需求和诉求,重点关注脱贫户、监测户和贫困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

四是编计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符合实际、能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帮扶工作计划和予乐村村庄振兴规划(2025-2029年)。在制定过程中,加强与村两委、乡镇领导和县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吸收意见,确保科学严谨、切实可行、量力而为。

五是兴产业。精心谋划产业项目,确定1至2个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培育发展特色大棚种植、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制作、农村电商等。利用予乐村独特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气候优势,发展民宿与避暑、民宿与康养、民宿与露营、民宿与研学等多元业态。依法有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鼓励村民、返乡创业人员、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营、入股、联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以出租、合作等方式,共同打造予乐民宿新品牌。

六是促融合。立足村情实际,推进产业就业深度融合,坚持走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路子。加强与县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持续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围绕全县建设“理学名城”这一核心,以朱家、袁家、唐家3个自然村为主要节点,重点发掘予乐湾的理学文化、宗祠文化,结合汝城县“双向溯源”耒水沿线乡村振兴综合开发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予乐“名片”。(供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汝城县卢阳镇予乐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刘青霞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