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华容县章华镇:探索企业界代表联络站履职新范式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赵祥云  时间: 2025-07-18   上传:杨柳

图片

华容县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以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作为指南,紧紧围绕“政治引领、制度优化、履职深化”三大核心,直击“产业痛点”,探索“专业化履职、闭环化治理、产业化回馈”的新模式,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典范。

聚焦产业痛点,打造服务发展的“攻坚站”

紧扣“三会三文”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部署,联络站将履职深度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精准施策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破局。建站初期,驻站代表在座谈中提及华容特色小吃——华容团子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引发广泛关注。联络站随即联合县人大财经委,针对团子产业“小作坊分散、标准缺失、线上滞销”等瓶颈,组织代表与市场监管、商务、农业等部门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深入调研并形成详实报告,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代表推动下,“小作坊证转食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有序推进,市监部门据此制定全省首个团子生产行业标准;谢娅代表牵头引入直播电商资源,使线上销售占比从30%跃升至50%,带动产业年产值近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千个。

助力绿色食品产业提质。“土坑酸菜”事件后,联络站全程参与标准腌制池建设,累计推动建成标准化腌制池200余个。积极推动技术升级与品质重塑工作,协助引入芥菜绿色腌制技术,推动这一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重焕生机,产品合格率从事件后的65%提升至98%以上。

激活老字号品牌活力。胜峰茶作为华容茶产业的老牌品牌,近年发展呈萎缩趋势。在赵振云、王燕飞等驻站代表推动下,联络站组织专项视察调研,召开代表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梳理出21件发展建议交县人大财经委督办,推动政策、技术、市场资源精准注入。如今,胜峰茶通过工艺改良与品牌推广,年产量回升至80吨,较此前增长40%,百年茶品牌逐步复兴。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立足本土特色产业,以“问题诊断、标准制定、资源嫁接”三步法,将人大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升级动能。

图片

2024年4月,驻华容县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在胜峰茶业有限公司调研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

创新履职机制,构建闭环治理的“联通站”

落实“三会三文”关于“代表履职常态化、监督实效化”要求,联络站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企业需求与政府治理的高效衔接。

精准对接企业诉求。通过企业座谈会与联企访企双机制,常态化收集并破解企业发展堵点。针对部分企业面临的直播平台准入资质难题,联络站组织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赴上海与平台方直接谈判,成功打通销售通道,惠及全县20余家食品企业。

健全代表履职常态机制。在水乡街社区设立固定联络点,推行“代表进站全员化、联系常态化”模式,每季度召开全镇企业界代表座谈会,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2023年以来,通过座谈会协调解决政策解读、税费减免等问题36项。

实施民生实事闭环监督。2023年以来,联络站征集道路建设、尾水处理等民生诉求10余项,推动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并全程跟踪监督。在团洲垸灾后重建中,代表全程参与防汛工程质量监督,提出的5条优化建议被采纳,保障了工程如期竣工,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肯定。联络站通过构建“诉求收集、分类交办、联合督办、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实现企业需求与政府治理的“零距离”对接,问题解决率达92%,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6%。

图片

6月,岳阳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汪四新进站调研“三会三文”精神落实情况。

深化社会参与,拓展反哺民生的“共治站”

践行“三会三文”中“代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导向,联络站延伸履职触角,推动企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公益行动暖民心。开展“暖冬行动”,为禹山镇200余名留守儿童捐赠新衣与学习用品,强化企业家代表的社会责任形象,相关举措被《湖南日报》报道。

联户走访解民忧。落实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机制,代表通过“走村入户看实情、听民声问需求、办实事解难题”五步法,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50余条,化解基层矛盾40余起。协调解决水乡街社区下水道堵塞问题,推动企业捐赠20万元用于改造,惠及居民500余户,实现企业资源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单制”闭环管理。创新推行“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办单”联动模式,构建从民意收集、分类交办到结果反馈的完整闭环。近一年,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集镇交通疏导、园区路灯增设等民生实事20余项。

擦亮品牌示范,树立履职新范式的“标杆站”

打造专业化示范平台。作为岳阳市首个企业界代表联络站,其“产业+代表”履职模式被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推广,已有长沙、常德等5个市州的12个乡镇前来考察学习。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在调研时评价:“该联络站实现了民声上达、政策下传,让企业的获得感更实、群众的幸福感更强。”

推动文化赋能产业。成功推动“华容团子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关羽行军”“岳飞练兵”等历史故事融入产品包装与宣传,使华容团子文化附加值提升30%,带动系列产品销售额年增长25%,探索出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

深化履职定位。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品牌核心定位于“产业问题的解决者”和“链式创新的催化者”。通过垂直定位、闭环机制、多元协同等方式规范管理机制,实行“代表进站全员化、联系活动常态化、意见处理流程化”,推行“联络站+协会”双轨模式,与县青年企业家商会、服装协会等联动,形成“代表收集问题、协会协同响应、政府精准施策”的高效路径,创新性开拓了履职方式。

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三会三文”精神为引擎,重塑了企业界代表履职逻辑:从“坐等诉求”到“主动攻坚”,以专业能力破解产业痛点;从“单点履职”到“闭环治理”,构建全周期服务机制;从“经济赋能”到“社会共治”,实现企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共进。实践证明,当企业界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入地方产业生态链,以“小站点”激活“大产业”、以“代表力”撬动“治理力”,便能真正践行“三会三文”所倡导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为全省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章华样本”。

(作者系华容县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