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建荣率5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实地考察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情况。
在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里,形如伞状的黑鸡枞菌纷纷从土里探出头来,而园内的5G智能车间正为作物精准调节温湿度。6月30日,湘潭市首个现代农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此揭牌成立,这是“三会三文”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人大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高位谋划:从“一张蓝图”到“特色阵地”
作为湘潭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创新试点,姜畲镇现代农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筹备始终紧扣省委要求。5月14日,一场以“研学精神、定位功能、谋划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拉开帷幕,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与农业企业代表共同敲定“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实施“建、管、用”一体化模式。
“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是‘花架子',而是要成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雨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林涛在揭牌仪式上指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湘潭市“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区,2022年总产值突破45亿元,覆盖7个行政村、22家龙头企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选址于此,正是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将代表履职嵌入产业链条。站内设置产业调研室、群众接待室等功能区,墙上张贴的“月接待、季调研、年述职”制度,彰显着常态化履职的决心。
三级联动: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履职”
人大代表联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由姜畲镇人大主席团统筹推进,配备站长、轮值副站长各1名,驻站市、区、镇三级代表共29名,形成“三级代表协同履职”的特色机制。揭牌当日,代表们围绕“三会三文”精神展开研学,针对农业技术推广慢、产品销售渠道窄等问题确定3个调研主题,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将每年提交1件以上高质量建议,重点攻关产业链融合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镇人大主席郭稳艺的承诺掷地有声。这种“问题清单、代表建议、部门督办”的闭环机制,让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的“直通车”。7月7日首个“周一代表接待日”上,园区企业有关人员向人大代表反映了土壤定向施肥方面的技术需求,驻站农业代表徐敢锋当即表示,将联系省农科院专家对该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实现精准测土配方施肥。
示范引领: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
现代农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设立迅速引发连锁反应。7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建荣率队调研时,对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提出,要结合湘潭特色让每个站点都成为传递民生温度的“民意窗”!
目前,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建立“代表、企业、合作社”结对帮扶机制,下阶段将就产业工人种植栽培技术培训,提升农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精准发力。
未来展望:从“履职平台”到“发展引擎”
站在新的起点上,姜畲镇现代农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绘就清晰路线图:将聚焦智慧农业、产业链融合、品牌打造等,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调研;推广“数字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线上平台实时收集民意。“我们要让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大脑’!”姜畲镇党委书记刘双义的愿景充满信心。
随着“三会三文”精神在湘潭大地持续深化,这座架设在田间地头的“连心桥”,正源源不断地将代表智慧转化为产业动能,为湘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注入澎湃力量。
7月7日,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现代农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首个“周一代表接待日”活动。
编辑:陶昀璐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