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专题报道

汝城县井坡镇:“四心”落笔写好代表履职新答卷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罗建祥  时间: 2025-06-05   上传:杨柳

图片

汝城县井坡镇人大以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为抓手,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带领全镇各级代表同心协力、担当尽责、守正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代表之力,彰显代表之为。

图片

县、镇人大代表对水质提质项目实施进度开展调研。

答好“由民作主”的民生卷

“井小线镇区路段铺设沥青路面后,不仅美化了周边环境,接送孩子、散步休闲都方便多了!”在民生实事票决项目满意度测评会上,镇人大代表朱从桥说。走进汝城县井坡镇,平坦整洁的沥青道笔直地伸展在井坡河岸旁,交通标识清晰明确,来往车辆和行人络绎不绝。

井小公路镇区段贯穿集镇,道路两侧分布着超市、餐饮、学校、医院等场所,该路段长期受车辆碾压,路面破损、开裂影响行车安全。在2024年镇人大会议上,井小公路镇区段沥青铺装项目经镇人大代表投票表决,成为镇人民政府当年办理的民生实事之一。

民生实事项目如何形成?在选择候选项目时,井坡镇人大主席团始终把握“三紧扣”,紧扣党委中心工作、紧扣民生现实需求、紧扣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精准到当前最迫切的民生。

代表们以井小公路镇区段沥青铺装项目、白云仙旅游公路安防设施建设项目等民生实事项目为切入点,化身“监督员”,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地,是井坡镇践行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生动实践,2024年以来,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4项,涉及交通、环境改善、居民饮水等方面,全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意愿。

图片

井坡镇人大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现场化身“监督员”。

答好“为民解忧”的履职卷

“以后开车上路都慢一点,戴好头盔。”走进井坡镇第一代表联络站内,县人大代表袁红强正耐心地调解一起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今年来镇人大以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为重点,将原有11个联络站整合优化成2个,组织引导全镇各级人大代表下沉到一线、面对群众,形成“开放体系共享、存量资源整合、小组活动常态、代表形象展示”的代表履职新格局。

为帮助群众在遇到诉求时从“上访”转变为“下访”,镇第一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镇人大主席罗建祥针对镇中心校、卫生院水质差问题多次开展调研,精准定位供水系统和管网问题,及时向政府提交相关建议,目前已争取水利、鑫荣自来水有限公司等部门资金20余万元用于水质提质改造项目,保障2000余人的饮水安全。不仅如此,联络站还联合民政、医保、司法、消防等业务负责人开展现场调研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纠纷。

“如果说人大代表是桥梁,那么代表联络站就是桥墩,为各级代表下基层履职搭建平台、提供帮助。”罗建祥说,镇人大主席团有计划地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全面了解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急难事,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转换成代表建议,使代表建议更接地气、更贴人心。今年以来依托“代表联络站+”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2起,收集意见建议32件,解决交通类、水利类等“急难愁盼”问题26个。

答好“服务大局”的担当卷

在秸秆综合利用探讨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古塘村有养殖大户,可以由养殖业主收购秸秆加工成牛饲料,既可以解决焚烧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可以推广水稻秸秆旋耕混埋、犁耕深翻等技术方式。”镇人大主席团综合群众的意见智慧,向镇党委、政府提供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第一手”资料。引导华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产业联结、种养循环”的模式,年回收利用井坡、泉水、大坪等周边多个乡镇的秸秆超过5000多吨,推动该合作社建成青贮饲料厂7.67亩,建设有机肥堆肥场3000平方米,年产绿色优质青贮饲料7000余吨。

图片

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住镇县人大代表到双季稻生产基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调研。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基础,井坡镇人大充分利用镇人大会议、座谈会、现场调研等方式调动代表活力,在服务中心发展上开展建言献策的“头脑风暴”。

积极推动龙虎洞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在产业转型、发展文旅经济上与镇党委、政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前往广东、江西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到龙虎洞水库开展现场调研,提供了水苔种植、“两仙一水”旅游资源开发、发展中医药产业等“金点子”“好思路”。

“自觉在镇党委中心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主动融入大局,精准服务大局。”罗建祥表示,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代表职能作用,切实把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全镇经济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来。

答好“富民之路”的创新卷

镇人大代表朱孝洪充分利用闲置村小资源,多次主动对接湖南省万融大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推进水苔加工厂项目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镇人大代表黄奎娥在井坡镇下青村就业扶贫车间吸引本村和邻村在家照顾老人、小孩的妇女实现稳定就近就业20余人。镇人大代表、龙虎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朱新波带领村民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之路,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联结的发展模式,推动茶油树种植450亩、白毛茶种植170亩,协调流转土地种植生态水苔900亩,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龙虎瑶族村逐步形成了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思路。县人大代表袁红强利用古塘村优质土地资源,抢抓上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筹工酬劳,兴修水利,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湘南牛养殖、辣椒种植。

依托水苔、湘南牛、双季稻、辣椒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各级代表带头兴产业、育基地、聚人气,主动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成果转化的发展路子,肩负起“为民发声,为产业谋路”的责任担当。作为人大代表,他们既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更是社情民意的“连心桥”。他们走在市场前沿,致力于建设加工厂房、优化硬件设施,吸引优质企业“留下来”,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回应群众期盼。

编辑:周婷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