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阳县樟市镇人大通过“四互解纷法”,构建练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代表履职融入辖区基层治理,推动问题在基层化解、实现共建共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樟市镇因“四互解纷法”荣获“湖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单位”。
县、镇人大代表在全镇进行纠纷摸排。
代表群众互动,激活解纷末梢
面对村(社区)干部人手不足、事物繁多的现状,以及邻里之间“各扫门前雪”的现象,樟市镇人大在村组推行“代表联系群众制”,确保纠纷摸排的全覆盖。一是信息公开。全镇88名县、镇人大代表按照就近原则,划分联系206个网格,并在村民家门口公示代表信息,实现“群众一叫、代表就到”。二是大门打开。组织代表常态化开展联系走访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将“群众找上门”转变为“服务送上门”。三是积极作为。以人大代表为中心,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农家夜话”“村(居)民恳谈会”“乡贤话发展”等活动51场次,提供“微服务”380余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个。
6月15日,樟市镇山河村甘布冲组因洪灾导致兄弟猪场猪粪外泄,对甘布冲组村民生活用水造成了影响,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多次向镇、村两级反映,并拨打了市长热线电话投诉。山河村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多次召集群众代表和猪场负责人进行协商,因猪场负责人资金困难不愿赔偿而多次协商未果。
6月19日,县人大代表房桂平得知此事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猪场负责人的男朋友是自己村里人这层关系,成功做通猪场负责人工作,猪场负责人答应赔偿甘布冲组13万元,用于重新挖井。并且在猪场负责人只能拿出5万元的基础上,自掏腰包8万元先行垫付,成功化解了一起矛盾纠纷。
人大代表在对纠纷进行调解。
邻里互助,焊紧解纷链条
在解决邻里纠纷时,既要注重和谐,更要注重疏导。一是帮带手牵手。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家庭关爱、邻里看护和大学生假期帮扶等活动。二是守望面对面。镇人大投入20余万元,支持全镇18个村完善“幸福院”“医养结合点”“文化活动中心”等平台,代表定期看望、走访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众,帮助实现“微心愿”200余个。三是互助心连心。人大代表带头参与“千人进千村、万警进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敲门行动”等活动,促进了邻里关系的融洽,大幅减少了纷争。
问题互谅,清理解纷源头
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官难解邻里结,邻里纠纷还靠邻里解,樟市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来解决邻里纠纷。一是确立“让”的规则。代表们大力提倡“无理不争、有理也让”的精神,将谦让、邻里和睦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有理让三分”。二是做好“熟”的文章。实施“乡贤回乡解纠促和谐”活动,代表主动联系在县外知名乡贤28人,以及老干部职工、老党员、老教师、模范人物和致富能手参与解纷。三是握紧“法”的尺度。镇人大整合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力量,组团搞好法律宣传和纠纷化解。
道德互评,树起解纷标杆
樟市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人大代表中被评选为“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儿媳”“产业发展带头人”等各类先进典型18名。深度挖掘人大代表房桂平大量种烟、侯年华发展家庭农场、李文华经商办厂等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带领群众致富。通过榜样的力量,使道德规范外化为群众的行为自觉,诚实守信成为内在需求,努力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图文编辑:刘杏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