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天职》一书散发着墨香正式出版发行,《天职》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强征强拆,私权遭到肆意践踏、剥夺为背景,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展开了一部立法人与上访人、开发商及地方人民政府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作者蒋少军为做好《天职》一书创作,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深入采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广泛查阅专业书籍,加入许多法制知识,力求全方位、多视角展现司法性质的发展与飞跃。
进入深秋的午后,星城长沙,室外飘着细小的秋雨,凉意不时掠过额头。在城南一隅文创基地,第一次见到蒋少军老师,敦厚而亲切的他,穿着一件白色T恤,高大稳健的步子给人以老辣稳重。他面带微笑,气定神闲,儒雅而睿智,他的一举一动,无不让人感到他待人接物的平易近人,话语间又无不体现一名曾经是军人的刚毅、专业、缜密、严谨及追求极致的精神,正所谓“居高而不自恃,行远而不忘初衷”。6旬多的他,目光炯然有神,声音洪亮有度,话语温文尔雅。他总有着成竹在胸的一种淡定与平和,同时又饱含着军人的威严与情怀。他走路节奏快,总想着与时间赛跑。
50万字的长篇,也足不能全面详尽地表述我国司法建设七十年来风雨历程的浩大与繁复,不能全面生动描绘出法制与法治先行者的担当、智慧和艰辛,以及他们所有的故事、情感与记忆。然而 ,正因为这些人,有着他们本来的初心、奋斗的人生、深藏的情怀克服一个个难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生命权、物权、人权才得以保障。这本书以生动的文字表述将上述历史过程中的一个个片段实现了艺术回放,使广大读者可以更为直观、全面、通透地回索以往,珍惜当下,从中深刻了解到,围绕公民物权保障的法制建设问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大代表在党的领导下从理论、实践,法理、政策,国外范例和国情民意等方面所进行的大量探索和研究工作。
访谈中,蒋少军分享了创作此书的初衷与心路历程。他表示,如果说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是一部民事权利宣告书的话,那么之后所通过的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继承法等多部单行法是中国私法性质的具体化。如果说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为之后的民法制定奠定了宪法基础的话,那么,随着一部部民法的诞生,一届届立法人按照彭真等老一辈立法人确定的“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七十周年,《天职》在这个特定的日子与读者见面,无疑是献给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份厚礼,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大立法工作者最好的礼赞。
在回忆创作《天职》时,蒋少军颇多感慨,有人知道他创作小说后,有很多朋友纷纷找上门来为他提供素材的,也有退避三舍的,甚或很多人说话做事都谨慎了很多,生怕被他引用到小说中。当然,他最需要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语言风格,方方面面的地方方言。其实不然,于他创作小说是最善于发现,最善于察言观色。即所谓一叶知秋,水看三尺。于他而言无论哪一种形式他都表示感谢,因为在百余名人物当中总有一款适合他。
物权确实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方面在二十世纪于立法机关是高度机密,于普通群众是鲜为人知。另一方面于今天看似习以为常但又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那么,物权经历了怎样的涅槃重生呢?
要说明白物权,首先得从人的本性说起。人是恶的,还是善的?人是利己主义者,还是利他主义者?
横观大千世界,西方国家大凡认为人是恶的,这可以从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思想上体现出来。就连马克思也认为,人首先归属于自然属性,既然归属于自然属性,那么就是丛林法则,占山为王,弱肉强食。为此,在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时,特别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实行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最大的手段和最具体的措施遏制私性与恶的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宪法赋予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和重大问题决定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国家权力机关,神圣而庄严。
那么,要创作一部反映人大工作的长篇小说选题成了作者日夜考量的内容。他在工作中找感觉,在会议上找灵感,在交流沟通中寻找素材。他从中发现,人大题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写成像教科书般的培训教材,是面面俱到,还是写一部特点人员特定职务的报告文学,看来这些都不是他想写的。即所谓人无完人,玉有瑕疵。他想只有小说才能更好的演绎出素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那种酣畅淋漓,才能演绎出人性的内柔外刚或外柔内刚,才能留给读者更多自由思考空间。
《天职》是蒋少军老师近年来创作的一部新著,得到了中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的肯定,他认为本书揭开的是百年尘封的重大事件,启迪的是我们在人生、事业十字路口徘徊时的智慧和担当,峰回路转,惊涛骇浪,所向披靡的是终极目标不达不罢休的雄才大略。
《天职》一书出版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如一颗小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宛如清风拂面,宛如风急浪高,宛如暗潮涌动,给人以回味,给人以联想。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蔡力峰对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天职》复杂敏感的创作主题、沉重曲折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矛盾演进和通俗生动的文字表述,即使他不时为书中的事件和人物而情绪起伏,又使他数度掩卷沉思,平添许多感悟与念想。
这部长篇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新一轮开放开发热潮掀起时,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强征强拆、低价补偿、忽视民利、践踏私权的无序现象,以及由此引起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民群众维权上访的社会问题为背景,塑造了某省级人大机关法制部门干部通过接待处理信访问题,认真听取群众申诉,了解民声民情、体察民难民怨,并经深入客观的调查研究,敏锐地觉察到,从法治的视角看,上述问题的产生,实质原因是对物权的认定和保护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直接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这其中,既有意识形态层面理论导向缺失所造成的认识偏差、又有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短板而导致的简单粗糙,既有县乡政府无法可依所造成的盲目作为、又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大搞官商勾结、权钱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所造成的利益驱动和公信丢失。读来发人深省,是一部捍卫权利与捍卫权力,还权于民的当代不多的宏伟巨著。是行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吹响的集结号。
作者简介:蒋少军,湖南永州人,中共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智慧消防高级工程师,法律工作者,编剧,重大活动策划人。曾为国家反恐专家库成员,出版有长篇小说《担当》和《以姑和龙命名的山》,诗歌、散文散见于《时代邮刊》《新湘评论》《红网论坛》《散文诗》等各大网站和报刊杂志。曾成功策划“注目城市巨人,警示高层消防”中国·湖南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论坛。实现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宝岛台湾消防大团圆,集聚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现从事文学创作,影视制作和重大活动策划及法律咨询工作。
他当年在武警消防部队战斗27个春秋,组织和指挥数千起重大灾害事故,衡阳“11·3”、常德“12·21”都留有他顽强拼搏的身影。转业后又在省级地方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了近二十年,是一名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为民情怀,他凭借自身厚实的文字功底、丰富的人生经历、多年的知识积累和高昂的生活激情,潜心创作,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担当》《以姑和龙名命的山》《小茴香》《东阳湖》等多部长篇、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展现了风采与活力。
(来源:中国早报)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