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随笔
随笔

【随笔】《天职》创作感言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蒋少军  时间: 2024-10-01   上传:杨柳

天职图片7.jpg

幸福在哪里?悄悄告诉你,它在轻松里、它在知足里、它在欢笑里、更在健康里!

《天职》创作始于我转业到人大机关工作

刚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上班那阵子,有人与我说:“到人大机关工作?”看似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但在我看来反映出人民群众还不甚了解人大的职能和人大制度的性质、地位。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既然进了这张门,我就是人大人。我平时注意观察,在工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生活中学。忽然,我感悟到,什么是高屋建瓴,什么是高瞻远瞩?这么透彻的领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大制度的庄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处一个好人,受益一辈子,遇到一位知音,幸福一辈子。人大机关是群英荟萃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为此,我想到要为人大创作一部小说,小说取名为《天职》。从此,《天职》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田。

创作一部反映人大工作的长篇小说

“一府一委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神圣而庄严。

那么,要创作一部反映人大工作的长篇小说选题成了我日夜考量的内容,在工作中找感觉,在会议上找灵感,在交流沟通中找素材。我发现,人大工作素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写成像教科书般的培训教材,是面面俱到,还是写一部特定人员、特定职务的报告文学,看来这些都不是我想写的。即所谓人无完人,玉有瑕疵。我想只有小说才能更好的演绎出素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那种酣畅淋漓,才能演绎出人性的内柔外刚或外柔内刚,才能留给读者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

有人知道我创作小说,有找上门来为我提供素材的,有退避三舍的,甚或很多人说话做事都谨慎了很多,生怕被我引用到小说中。当然,我最需要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语言风格,方方面面的地方方言。于我创作小说而言,关键是善于发现,善于察言观色,即所谓一叶知秋,水看三尺。于我而言无论哪一种形式我都感谢,因为在百余人物当中总有一款适合我。

那么,《天职》究竟演绎的是哪般故事?当然,只有品读了《天职》才能知道。

一件不容易的事

要创作一部反映人大工作的著作是难上加难,不是碰红线就会触底线,甚或触碰天花板。难怪曾经有朋友与我说,如果我能创作出一部人大工作方面的小说,他个人私订1000本。这兴许是朋友的激将法,是想用这种方法激发我的创作欲望,挑战创作新高地。看似一个激将法,甚或是关心的话,提醒我别动他人的奶酪。我曾与他说起电影《人大权力》,他笑而不语。也就是这样,不得不让我不断地反思和追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色彩。要问我们的时代是什么底色,在我认为那就是中国红。为此,我从国画中找到了灵感,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想到黑衬白的道理。

创作技巧在于结构,在于主线条明晰清新

所谓主张什么,歌颂什么?有人问我,黑衬白难道就不碰红线不触底线吗?灰衬红难道就不行吗?我认为全在自己把握中。要揭开尘封的秘密,既要胆量又要智慧,还要迎合读者。我在创作《天职》时几度碰到绕不过的话题,几度碰到天花板也让我冥思苦想,彻夜难眠,为此,我就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

小说比现实精彩,现实可能比小说荒唐。既然是这样,就是要将小说精彩的地方写出来,将敏感的话题写成日常琐事,写成戏曲。

曾经一位驴友与我们一起爬山,她说多么希望像男人一样光着膀子运动。但是不敢。但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兴许就敢。创作小说无疑就要把握这个技巧。即所谓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写一半留一半的智慧还是交给读者去体会。

《天职》创作就是给读者以发挥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样就不会碰红线触底线。真正的美是朦朦胧胧的美。读了《天职》就知道什么叫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退休干部)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