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随笔
随笔

儿时的烧烤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张岱  时间: 2024-10-18   上传:刘杏

图片1.jpg

夏秋之际,每到华灯初上,街头巷尾支起一个烧烤架,摆几张桌子、几条椅子,便成了一个消磨闲暇的好去处。只见小老板用扇子猛力扇动,将铁槽内的木炭烧得通红,再将铁板和网格烤架置于火上。事先串好的鱿鱼、牛肉、羊肉、鸡翅、鸡腿、豆干、韭菜等食材,在铁板和铁架上烤得滋滋作响。烧烤档的小老板不时翻动肉串、刷油、洒孜然粉、胡椒粉、辣椒粉,不一会儿,一串串令人垂涎欲滴的烧烤串就摆上了老饕的餐桌。老饕们熟门熟路,不讲客气地拿起竹签,斜着脑袋,张口或咬、或噬、或吸,吃得津津有味,满头是汗。此时佐之以冰啤酒,秋凉的滋味润人心脾。不一会的功夫,手边就剩一堆咬光了食物的光杆竹签,快哉、快哉,人生为乐不过如此。看着今天拉动消费的烧烤,倒令我想起儿时那不花一分钱的烧烤来了。

那时的烧烤,首先是“煨功”。煨,本义是指火盆中的火。引申义是在带火的灰里烧熟东西和用微火慢慢地煮熬。小时无师自通就会在烧柴火的灶膛热灰中煨红薯、芋头、鸡蛋。煨红薯、芋头,性不得急,将洗净的湿红薯、芋头,用夹钳在灶里热灰中埋深点,上面听任柴火去烧。柴烧得噼啪作响,火焰不时从灶口窜出。埋好红薯、芋头就有了念想,就不时用眼睛余光去瞥一下灶眼,生怕红薯、芋头会被烤糊。待饭菜上桌,特意不吃十分饱,还挂念着那灶灰中的红薯、芋头。待灶灰不那么热烈地烘人了,用夹钳把灶灰扒开,利索地扒出红薯、芋头。一撕开芋头的黑皮,一下就腾出了热气,小心咬一口,香糯满口。红薯就更不用说了,红皮已被煨成灰色,用手把上面的柴灰掸干净,一撕开上面这层皮,立即薯香弥漫开来,馋人得很,咬一口又甜又香,小心翼翼地慢慢吃完,连皮都舍不得扔,再细嚼慢咽,回味香甜,最后用舌子在嘴唇上舔一圈,意犹未尽。煨鸡蛋相对简单一些,用湿草纸包好鸡蛋,埋在柴火灰中即可?鸡蛋易熟,不会像红薯那样出现半生不熟的“事故”,不过不轻易为之,那时油盐、书本、铅笔钱要靠老母鸡生的蛋集足斤两后到供销社去兑,细伢子也懂得生活的不易,虽然馋,但也不想挨骂。

那时的烧烤,其次是焙功。从塘坝里用淀罾捞起的鳑鲏、肉坨嫩、木虾子、游鱼子、鲫鱼择净阴干后,大铁锅用柴火烧热,将这些小杂鱼,在锅内平铺好,不时还要翻动一下,待两面烘焙至金黄焦沫沥干,便大功告成。还有一道最好下酒的菜,腊干子也是焙出来的。从豆腐店买来凭票的三分钱一片的香干,搽好盐,稍微控干一下水,放在藕煤灶的瓮坛盖上,不时调整一下正反面,让其均匀受热,几天的功夫,原先饱满的香干,干缩成薄薄的寸块。这时洗净切成薄片,炒肉也好,用麻油、龙牌酱油、辣椒灰凉拌也好,有嚼劲、有豉味、有看相,妙不可言。已有几十年没吃到过此物了。

那时的烧烤,是真的烧烤。从田间地头、菜叶上、树枝上捉来的蚱蜢、知了、蚕蛹、泥鳅、青蛙,用铁丝串好,用捡来的干树枝、稻草堆成一堆,用火柴点燃,一霎那的功夫,烟薰火燎,几个小伙伴,一人手拿一串或几串就着篝火烤,不断翻动手中的肉串,半生不熟的,一股烟子味,小屁孩吃得津津有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倏忽之间,几十年过去了,清风明月不用钱买,有闲有趣便是山水的主人。何况那时的快乐,现在是用钱也买不到了,这不是成长和发展的代价吗?我望着眼前的烧烤摊,不禁陷入了沉默。

图文编辑:刘杏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