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

【人物】贺隆要:“红管家”为民聚财显担当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王玖华 邓卫锋 刘春桃  时间: 2024-04-29   上传:杨柳

图片1.png

省人大代表贺隆要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发言。

省人大代表贺隆要,双峰县花门镇人,1993年参加工作,2006年入党,现任双峰县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负责财源建设、乡村振兴、易地扶贫搬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等工作。

履职尽责,当好基层“传声筒”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贺隆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贺隆要提交的关于设立双季稻专项补贴的建议,引起了高度重视与关注。贺隆要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共提交建议6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201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时,我担任县财政局的预算股长,对全县的财政状况尤为了解,作为农业大县,双峰在致力农业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业经济发展的机会,如果上级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双峰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贺隆要说,2017年,双峰县在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民生等方面的支出达28亿元(不包括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而全县可用财力只有20亿元,全年收支缺口达8亿元,要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大幅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是贫困县市的迫切需要。

为实现这一目标,贺隆要在深入基层走、问、看、查“四步曲”及调研汇总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大幅增加贫困县市均衡性支付的建议,该建议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全省重点处理建议,交由省财政厅办理。省财政厅认真落实代表建议,逐年增加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双峰县为例,从2018年开始,财政转移支付逐年增加,其中2023年在2022年的基础上新增了4.2亿元,大大缓解了县级财政支付压力,为脱贫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三湘护农”,“护”出“致富花”

“公路是关系村级发展的主动脉,我们村主要有脐橙、芦荟、优质稻、花卉四大产业,自从这条公路全线贯通以后,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5万余元。”在梓门桥镇黄马洲村,村党总支书记胡志文对贺隆要赞不绝口:“我们村的村级公路是一条途径杏子、梓门2个乡镇的通村公路,始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车流量大,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村民出行和运输生产生活物资很不方便,2022年12月,村里对主干道实施白改黑提质改造,因资金不足,被迫搁浅,是贺代表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图片2.png

贺隆要在梓门桥镇黄马洲村督促检查“三湘护农”资金落实情况。

2023年3月,按照省、市、县纪委的要求,县财政局成立“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工作小组,由贺隆要任组长并牵头抓总。2023年5月,贺隆要带队在黄马洲村督促检查惠农资金落实情况时,针对该村存在的道路改造资金困难问题,迅速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100万元资金用于黄马洲村公路建设,当年7月,全长2.4公里,宽5米的油砂路终于顺利竣工通车。

在花门镇,四通八达的渠道和整修的山塘吸人眼球。说起2023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群众赞不绝口,花门镇有65口山塘,在贺隆要的牵线搭桥下,通过实施防渗、加固、清淤等项目,累计增加蓄水量10万立方以上;新建和整修电排机埠8座,引水渠5000米;维护和翻新骨干灌渠14条13000米,全镇10多个村2800多名村民的170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023年,贺隆要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整合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全县重点民生工程落实落地,为加快双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乡村振兴,“振”出美丽新农村

“这个投资50万元的12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分别建在3处屋顶上,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印塘乡铁马山村党支部书记贺运希,望着屋顶上的“发电站”,欢悦之情溢于言表:“感谢贺隆要代表,引来这个民生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感受科技变化的同时,腰包也逐步鼓了起来。”

图片3.png

贺隆要在印塘乡铁马山村了解乡村振兴推进情况。

2023年6月,铁马山村被县委确定为县财政局的乡村振兴帮扶村,由贺隆要挂点联系。2023年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计划中,将光伏发电项目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民生实事的重点来抓。“从项目的选址到实施,贺隆要不遗余力、东奔西走,赴省发改委协调,与县发改局衔接,保障了项目的落实落地。”帮扶工作队队长王曙光说。

贺隆要结合铁马山村的蔬菜、面条、藤椅、土特产加工等8大产业,制定了完整的商业化规划,引进专业的研发团队,确保本地农产品外销与网络开发的互通融合,锻造完整的产业链。2023年,该村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企业、联农户,抱团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村民增收之路,仅辣酱、豆豉等土特产加工一项,年产值达150万元,安置200多人就业,形成了“土法加工”新模式。

贺隆要带领帮扶工作组一班人,打出“内争、外引、自筹、互捐”四大组合拳,先后引进资金200多万元,让铁马山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帮扶,铁马山村水泥公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流进水缸里,别墅挂映在绿水青山中,乡村振兴“振”出了农村的美丽新画卷。

财源建设,开源节流的“红管家”

“贺隆要同志既是节流的‘红管家’,更是开拓财源的‘行家里手’,选他负责全县的财源建设是真正地选对人了。”双峰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展翅对贺隆要这个搭档非常满意,“别的不说,就说绍塘公园吧,该公园位于县城和森路的繁华地段,是县城安置区建设的一个配套民生项目,也是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贺隆要带领县财政评审中心,通过现场考察、集体讨论,在不改变公园基本要件和整体布局的前提下,三次优化财评方案,共节省财政资金3355.66万元。”

据了解,自贺隆要主抓财源建设以来,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过紧日子”的决策部署,所有政策性投资项目坚持“先有资金再立项,无预算不财评”的原则,从2022年5月起,政府投资项目达到财政评审标准(10万元以上)限额的,均需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当年共21批358个项目上会审议,完成554项财政性基本建设项目预算评审,综合核减率达20.8%。

“贺隆要同志为财源建设工作操碎了心。”县财政局工作人员李文广感慨尤深,“除了正常上班和参加会议外,他的双休日和法定假期都是在走访、调研、争资金、引项目中度过的,为抓好财源建设和培植财源增长点,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力保障。”2023年,双峰县地方税收增幅在娄底市排名第一;制造业税收入库同比提升4.21个百分点,娄底市排名第二;工业园区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0.4%;共申报总部企业122家,完成税收1.4亿元;骨干税源企业全年纳税200万元以上的79户,排名娄底市第一。同时,财源建设“八大攻坚”行动可圈可点:新兴财源来势喜人,财源提质逆势上扬,“三资”盘活再创佳绩,园区转型稳中有进,双峰的财源工作得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和省财政厅的通报表彰,并获得了省财政厅600万元奖励资金。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财政局一班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更彰显了贺隆要狠抓财源建设多元化、专业化的水准和壮存量、扩增量、求质量的责任担当及履职情怀,从而迎来了“三公”经费下降,民生实事更实,幸福指数提升,干事创业更奔的可喜局面。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