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衡南县谭子山镇莲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超。
“如何减负增效,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实事干实事?”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衡南县谭子山镇莲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超提出关于加强推进基层减负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建言献策,周超在春节假期积极与村干部、村民探讨交流,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做准备。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周超认为,基层是服务百姓群众、推进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前线。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本应深入农村、融入群众。但文山会海、报表报告、调研检查,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扎根群众的“泥腿子”变成了办公室里的“笔杆子”。
深入调研后,周超发现,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为基层“松绑减负”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权责边界相对模糊,各单位部门之间综合协调不够完善的问题,致使基层存在重复工作、多做无用功现象,数据壁垒仍然存在,导致基层工作压力倍增。
周超说:“目前在基层工作过度、留痕时有发生。”他举例,在每周巡田过程中,由于设置了工作打卡制度,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将巡田融入到日常走访工作中。同时,由于软件设备还不完善,导致无法使用或数据错误,致使重复工作。
周超建议,明晰权责,向基层放权赋能,在进行责任划分时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量,同时强化部门间协调,避免多头治理,导致文件、会议的重复;减轻留痕的规定动作,将重点工作的打卡与常规性工作相结合,不断优化打卡软件,简化操作流程;加强数据共享,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推进基层减负,既要让广大基层干部把甩锅、加码以及形式主义带来的压力卸下来,又要保证他们的责任不减、担当不减、激情不减,才能以更实的作风、更强的本领、更高的效率干好工作。”周超说。
“只有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提升办事效率,才能真正把‘负’减在点滴工作,减到群众心中,才能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周超说。
编辑:杨柳 二审:刘青霞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