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90后”新农人段照(左)正在操作耕田机。
“今天气温22℃,秧棚里温度40℃,催芽最合适!”3月26日,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欧江岔村,省人大代表、“90后”新农人段照蹲在秧棚边,和弟弟段誉一起查看刚吐出嫩芽的谷种,俨然是一副“老把式”。
段照身旁绿色的田野一望无际,油菜花开得正盛。不远处的仓库里,一袋袋“吨装”谷子码放整齐,7台大型烘干机矗立墙边,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8年前,从湖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段照,辞去在深圳的工作回到村里,立志用自己所学帮父辈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收入微薄”的传统种田困境。
一开始,他在父亲创办的合作社实习,对农时农事几乎摸不着边,天天挨骂。他抓住一切机会向父辈学习,参加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种培训,渐渐探索出一条由单一水稻种植,到集种植、科技实验、农资经营、烘干销售等多元运营发展的模式,在耕、种、收、烘、售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机械化。
如今,由段照担任理事长的红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487万元,流转的土地从最初的200亩扩展到1568亩,合作社成员由6人增至201人。
“搞合作社,关键是多元化。”讲起自己的“新农经”,段照劲头十足。他将流转的1000亩稻田进行规模化种植,一年纯收入46.8万元。另外500多亩稻田,则用来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进行科技实验,推广水稻高效绿色种植技术,再加上为周边农户集中采购复合肥料等农资,提供稻谷烘干、代售等服务,综合增收80多万元。
“算下来,一年纯收入有120多万元。”走在田埂上,被晒得黝黑的段照,笑容自豪灿烂。今年春耕,他和弟弟段誉一起育秧60多亩,4月10日左右就可下田,除满足自家合作社所需,还可以为周边农户的2800多亩稻田供秧。
“我们种田,政府不仅给予种粮补贴,还派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对一指导。”段照说,上午农技员刚给他的秧棚测了温,叮嘱他温度一过50℃就要掀开薄膜散热。
欧江岔镇党委书记何配军说,明年欧江岔村将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土地连片整治,修建机耕路、电排、水渠等,将大大提高农田数字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水平。
这让段照对未来充满希望。
富了不忘乡邻。段照牵头成立“田间培训学校”,培养出新种植大户22家,助力大户流转土地面积达8500多亩。2023年,合作社支付周边村民工资45万元,一人一年最高增收4万元。
2022年12月,段照当选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段照从提炼极品优质水稻品种、加强农业院校与村及村企合作交流等方面建言献策。
入夜,窗外,田野蛙声渐起,泥土芬芳袭人。
晚饭后,段照和爱人、弟弟、父母、奶奶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商量第二天的农事,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在家里用现代化方式种田,赚得不比城里少,还可以照顾亲人长辈,很值!”段照说,他最大的期盼就是“更多有激情,有梦想,有乡土情怀的年轻大学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一起为‘禾下乘凉梦’干到底!”
“‘照伢子’回来这条路,走对咯!”71岁的奶奶周玉莲爽朗的笑声,飞出窗外,飞向广阔的田野。
编辑:杨 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