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已定居广州多年的好友吴先生携家人回邵阳探亲。见面之后,他点名要我陪他去邵阳市博物馆看看,以了自己的心结。
我知道吴先生和我一样,对自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十分热爱,而博物馆正是展示一地历史和文化的最佳场所,博物馆应是他回家乡要去的首选之地。因此,我联系了在市博物馆工作的朋友刘科长,让他安排一下。
次日,天高云淡。我陪好友一行来到了位于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邵阳市博物馆。
刘科长一大早就在博物馆门口迎接我们。先去他的办公室坐一坐。一阵寒暄之后,刘科长向好友一行介绍说,邵阳市博物馆建设与我有很深的渊源和缘分。吴先生一听这话,来了兴趣,让刘科长讲一讲这其中的故事。
刘科长朝我笑了笑,向吴先生一行介绍了一段往事:“博物馆是各地对外宣传的窗口,是改善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形象工程,更是收藏、保管、展示祖先留下宝贵遗产的重要场所。邵阳是一个历史久远的人口大市,因经济原因,一直没有一个博物馆。而邵阳人民圆上博物馆这个梦,是郭主任10余年间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建议,才使得博物馆能够建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郭主任多年提交建议,也就没有今天的邵阳市博物馆。”
好友听了这话,向我投来了询问的目光。我只好将故事续续讲下去:“老吴,我没起这么大的作用,只是对邵阳市博物馆建设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我和你一样,热爱家乡,喜爱家乡的历史、文化。而博物馆正是展示一地历史文化的必要场所。2002年,有一次,我在市文物局了解到邵阳的情况,到2002年初止,全国注册的博物馆有3500多个,平均每40万中国人就有一个博物馆。怀化、娄底、永州、衡阳等市都有博物馆,有的还有2个博物馆。而邵阳这个拥有2500多年历史,拥有万余件库藏文物的城市,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博物馆,所有收藏的文物都放在一间十余平方米的房间内,这与邵阳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极不相符。作为市人大代表,我感到十分震惊和遗憾。于是,在当年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修建邵阳市博物馆的建议,由于财政经费紧张等诸方面的原因,建议办理没有结果。”
“之后,我仍未放弃,先后在2005年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2008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2009年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联合数十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建议,要求尽快修建邵阳市博物馆。这期间市委、市政府也很关注博物馆建设事宜,并按规定正式立项,馆址也做了初步选定,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建设博物馆的计划一次又一次被搁置。到了2009年,邵阳已成为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唯一没有博物馆的城市。”
2010年元月,我联合23位人大代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建设邵阳市博物馆的建议,建议指出:博物馆是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改善邵阳人民文化生活的“形象工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作为积极融入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邵阳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湖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市,具有丰富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展示邵阳历史,为邵阳经济文化建设作出新贡献,建设邵阳市博物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希望博物馆建设尽快提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大会主席团、市人大常委会对该建议十分重视,被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博物馆建设迎来了转机。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建议交市政府办理。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主任会议上,在交办关于建设邵阳市博物馆的建议时,市政府及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致认为修建博物馆势在必行,并同意选址在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
同年10月,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新民要求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重视建议办理,强力推进博物馆建设。经多方努力,做好准备工作,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全市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9月开始征地、拆迁,2013年3月开始施工。此后,我多次参加指挥、督促博物馆工程建设活动,了解建议办理情况。市委、市政府领导更是多次亲临现场指挥、调度博物馆建设。
2017年1月22日,在市博物馆开馆仪式上,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文密宣布邵阳市博物馆和非遗展示馆开馆。我有幸参加了开馆仪式。《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媒体均以《在这里,读懂邵阳古今》为题做了长篇报道,邵阳终于圆了博物馆梦。
听完介绍,好友向我翘起了大拇指表示称赞。随后,我们进博物馆去参观,刘科长则理所当然地当起了解说员。
邵阳市博物馆的门匾由邵阳市著名书法家龙开胜书写,博物馆位于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A栋西侧,共4层楼,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区和专题陈列区。基本陈列区分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专题陈列区设资源风物、名人名范、邵商风采三个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区分邵人邵俗、邵人邵艺、邵音邵韵等五个部分,共展出文物1100多件,刘科长边走边介绍。
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幅高15.8米、宽13米,大气磅礴的仿铜雕塑作品——《我们都是邵阳人》夺人眼球,目前,在省内各展馆中尚属面积最大的一幅雕塑作品,包含了邵阳名人名家、历史文物建筑、旅游景区、44个民族等诸多元素。在历史文化展馆区的古代邵阳区域,以新石器时代为开端,逐步发展至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唐代的彩瓷等不同的文物呈现出各个朝代的工艺,展示着时代的进步与变更。特别是古代陈列区展出的在新宁县出土的猕猴骨化石,填补了湖南省内猕猴化石的空白,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近代展区内,不管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还是英姿飒爽的护国将军蔡锷,都是邵阳的典型代表人物。非遗展示馆则集中展示了邵阳100多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观众尽情享受文化、艺术的魅力。
从博物馆出来,刘科长最后解说:“如今,邵阳市博物馆已经成为邵阳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成为邵阳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欢迎吴先生有机会再次光临。”望着博物馆门口众多进进出出的观众,我也对好友说:“您看,博物馆已成为在外工作的邵阳人和邵阳市民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我就来过十多次了,今天,又陪你来了,我跟邵阳市博物馆真的有缘。”(作者系邵阳市人大城环委原主任委员)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