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40年时间里,我连续担任9届沅陵县人大代表。回首我与人大结缘的这四十年历程,心中的波澜如那汹涌的潮水,澎湃不息。
周树汉(中)向来访人员展示他在履职期间取得的荣誉。
我叫周树汉,出生于1950年10月,成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16岁中学毕业后,我便回到家乡沅陵县金河村,投身于那片熟悉的土地。
中学时代,从那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中,我知晓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的标志,也是我对人大最初的懵懂认知。这成为我青少年时代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初记忆,也在我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岁月悠悠,往事如流。我在村子里先后担任过村会计、民兵营长、大队长。1984年任村委会主任,1986年至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从1984年当选沅陵县第九届人大代表开始,我连续担任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共九届县人大代表。在这长达 38 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坚守着为民履职的初心,从未改变。
最让我难以忘怀、感受至深的,还是每次参加县里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是沅陵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那是 1984年3月23日至27日。由于当时村里没有通班车,23日清晨,我早早起床,步行4个多小时赶到清浪,再乘船3个多小时才抵达县城。24日的开幕式上,听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谢盛喜所作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副县长罗惠源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那次会议上,我第一次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选举产生县人民政府等新一届领导,表决通过《沅陵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发展林业生产的议案》。
初任人大代表时,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若要为人民群众发声,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与能力。于是,学习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与交流,我的履职能力逐步提升,调研能力不断提高。
金河村,那是一个距离县城137.2公里的边远山村,有13个村民小组,272户人家,1034位村民。这里的村民勤劳且善良,然而,因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的步伐始终较为缓慢。
身为县人大代表和村支书,让村民共同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深入探究村里的土地与气候状况,结合市场的需求,精心绘制发展的蓝图。我引领村民营造6000亩的速生丰产林,望着那一片片日益繁茂的树林,仿佛看到未来的无限希望。又与村民一同开发500亩板栗基地、500亩五倍子基地、100亩药材基地、49亩特种苗木基地。每一个基地的诞生,都饱含着村民与我的辛勤汗水和殷切期望。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我带头集资投劳,亲力亲为地参与村级水厂的建设,当水厂建成,每年能带来 6 万多元的收入时,那份喜悦盈满心间。村里的发展,依赖产业的兴起,同时老旧的电线亟待更换,崎岖的道路急需修建,公共卫生室也亟待建立。这些项目的推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作为县人大代表,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我积极向县里和镇里反映情况,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2015 年,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我积极配合县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各项工作。从加强组织建设着手,每月的党员会上党课,村组干部无一缺席。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干劲也就更足了。随后,新建一座水泥桥、一座滚水坝,硬化1200平方米的水泥坪,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金河村物产丰富,木材、板栗、药材比比皆是。我结合村子的实际情况,顺应民意,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和调研。为争取资金支持和发展机遇,我与驻村工作队一同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先后整修4座大型溪坝,3座山塘,兴建饮水、灌溉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村民自愿出工投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村里的道路变得宽敞平坦,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显著的改善,健康文明的民风也日益浓厚。
作为人大代表,倾听民意、为民办事是我的使命所在。在当人大代表的岁月里,村里的大小事务,我都牵挂于心。村民之间产生矛盾纠纷,也会找我调解。我总是提醒自己:“每天手机都要保持通畅,万一别人找不到我,就不好了。”记得有一次,两户村民因为土地边界的问题产生激烈的争执,互不相让,甚至险些大打出手。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我先让双方冷静下来,然后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我到有争议的土地上仔细查看,对照村里的土地记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正地提出调解方案,经过我耐心细致的劝解,双方最终接受调解,化解矛盾。
在每届的县、乡人大会议上,我都会用心准备建议。这些建议皆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例如村里教育资源的匮乏、医疗条件的落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不畅等等。我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所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建议受到县乡政府的高度关注,许多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
回顾这些年担任县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的经历,我总结四点经验和体会:一要心怀大家,致力于发展经济;二要全力以赴,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村里的工作之中;三要大公无私,办事公平公正,令群众信服;四要保持清正廉洁,做到干干净净,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要经得起考验。
多年来,我付出诸多心血,也收获满满成果。家中书柜里珍藏的那些荣誉证书,见证我的付出与努力。1994年起,我先后9次被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每一份荣誉都是对我的肯定与鼓励。
任职期间,全村12公里的高压线和30公里的低压线顺利拉通,12.5公里的沙石路竣工,一座造价5万元的石桥也修建完成。看到这些成就,心中的欣慰无法言表。
2021年下半年,沅陵县人大换届,我不再担任县人大代表。我全力支持辅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不遗余力地为村里的发展、乡村的振兴贡献着余热。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我将永远铭记这句话,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书写为民服务的篇章。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