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乡镇(街道)人大的业务指导,做实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运行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数智保障、服务保障机制,帮助解决人员配备、工作经费和代表培训等实际问题,支持和保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依法高效开展。
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按政策规定增强了乡镇(街道)人大人力、财力保障。为所有乡镇(街道)配齐主席团(人大工委)成员,明确为一正两副,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出缺3个月以上必须补选。建立了主任会议成员联系乡镇(街道)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成员)会议。将代表履职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以奖代投方式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进行经费保障,激励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代表联络站运行制度的建设,建立了联络站“234”制度,即2个流程、3项职责、4个公开。特别是“民情面对面”制度,让相关意见办理部门工作人员与群众、人大代表面对面,当面答复近期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确保了意见建议得到重视、办出效果。今年已累计召开群众见面会4场次,推动解决19个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投入建设资金100万余元,自主开发建成“冷水江数字人大”平台,拥有线上代表联络站等8个应用子系统,全面涵盖乡镇(街道)人大履职所需的行使职权、信息公开、服务代表、联系群众、数据分析等功能。代表们可通过平台及时了解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动态、提交建议的跟踪办理进度,群众也能更便捷地参与民主监督,提升了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异地考察学习、经验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乡镇(街道)人大培训活动。如换届以来,每年组织各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到外省市参加履职培训,让代表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水平。督促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一对一”地为驻联络站的人大代表建立服务小组,为来自生产、工作一线的代表的履职提供条件,包括收集资讯、协助调研、安排行程、协调沟通及整理建议等,确保代表们能够更加专注、高效地履职。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