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庆祝全国人大和湖南省人大成立70周年报道
庆祝全国人大和湖南省人大成立70周年报道

那年的洞箫吹得格外欢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吴继忠  时间: 2024-08-26   上传:杨柳

时光匆匆,日月如梭。人近晚年的我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自己的心路历程,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壮举,也没有烟波浩渺的岁月峥嵘,我只是大山里的繁花一束,尽力地绽放着春天的美丽、夏天的芬芳、秋日的惆怅、冬季的白茫。难忘我在新晃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日子,那些摇曳的潇潇竹雨,还有民生期盼。

1995年春,我从边远的茶坪乡广播站借调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从事人大新闻写作,虽然自己才疏学浅,但我勤于笔耕,作品经常见于党报党刊,领导也言传身教地让我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试着写下《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交粮实行折实征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报告写出来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立即组织县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就报告如何升华到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的工作上去进行座谈。我记得时任分管农业的伍洹昆副县长在发言中引经据典,说新晃在古时就称为晃州羁縻州,也就是新晃侗族县自治的历史渊源,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对新晃记载:“峒人皆焚山而耕,所种栗豆而已。”那时的税收就有对农产品折实征收的先例,比如大豆、茱萸、板栗等。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加上战事连连,晃州羁縻州大地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加上苛政过重,因此,老百姓反抗皇粮国税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在我们要实行折实征收,就得要认真核实老百姓的粮食收入及民心所向。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全县23个乡镇的县、乡人大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翻过侗乡的山山水水,走遍蝉鸣知秋的田间地头,在蜿蜒的花阶路上留下他们的足迹,古朴的石凉亭中飘荡着他们悠扬的山歌声——大山木叶皮皮青;折实征收得民心,人民群众得实惠,民族自治颂党恩。

吴廷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不顾自己身体不适,前往他所联系点,将每一家的实际情况全部摸排清楚,被老百姓誉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杨文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组织开展乡镇人大主席培训,要求乡镇人大主席要具有折实征收工作的超前意思,身先士卒地指导基层人大工作。

龙儒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全身心地扑在工作点上,指导工作人员认真核实数据,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作风,被人们称为“人大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像这些舍己为公的事,在县人大常委会比比皆是,在我被借调县人大常委会的那些日子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干群同心;什么是老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我更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道理。

经过县人大常委会的努力,《新晃县折实征收条例》(该条例实施两年后被废止)终于出台。折实征收,新晃人民人平交粮15斤,极大的减轻了全县农民的负担。看着铅印的条例,我十分激动,当年的12月25日,为庆祝条例的出台,侗乡百姓汇集在鼓楼前,借着皎皎月华,在熊熊的篝火堆旁边,身着盛装的腊耶腊曼(姑娘小伙)吹起了芦笙,跳起了多耶:

我们来在鼓楼前

吹起芦笙跳起舞

贵客来到我家乡

山上的马兰花哟

开满了幸福和吉祥

五十六朵花哟

在民族团结的家园里绽放……

那一夜,我的舞蹈跳得格外欢畅,我的洞箫吹得格外悠扬。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