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庆祝全国人大和湖南省人大成立70周年报道
庆祝全国人大和湖南省人大成立70周年报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胡庭飞  时间: 2024-08-26   上传:杨柳

我二十多年的人大工作经历,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生动实践的过程,也诠释“我去人大干什么?”“人大是干什么的?”问题。

1990年,时维五月,序属初夏。在乡下中学任教的我突然接到县人事局的通知,将调我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那时弃教改行几乎不可能,后来才知道,我写的一些“诗歌”“小豆腐块”文章,经常见诸报端,引起当时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关注,在经过苛刻的文化考试和严格政审后,决定将我从中学选调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到教育局办调动手续时,老谭股长诧异的目光穿过厚厚的近视镜片:“你这么年轻到人大干什么去?”“是啊,到人大干什么去?人大是干什么的?”我一脸的茫然。

勤学习

报到那天,我走进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眼帘,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圣与庄严。领导、同事十分热情,我被安排在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那时的办公条件极为简陋,发黄的墙壁,吊扇不紧不慢地转着,两张高度不一的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书籍报刊,几把陈旧发黄的藤椅。

办公室主任是位热情的大姐,她递给我几本厚厚的法律法规选编和人大业务知识方面的书籍,叮嘱我好好学习。经机关院内梧桐树过滤外界的嘈杂与喧嚣后,我静下心来开始啃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书籍。两个月的时间,我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有了初步的认知,写下8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那时地方组织法规定县乡人大的任期为3年,1990年是县乡人大同步换届后的第一年,常德市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在7月组织全市乡镇人大主席在市委党校学习培训。领导安排我随行学习并做好服务工作。常德市委党校在远离常德市区的河洑山上,交通不便,没有空调,住大宿舍,白天听课,晚上讨论。那时的人大主席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老同志,但他们个个精神饱满,学习特别认真。讲课的老师是从省里请来的专家,他们的法律知识和人大业务知识功底都很扎实,我坐在离讲台最近的地方,一个求知的青年,始终保持聆听的姿态。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不时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搭公共汽车去调研

1990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要听取和审议全县农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调查报告。7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5个调查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特困户、贫困户家中实地调查。我所在的第二组共4人,我们调查的乡镇是离县城30公里外的太浮山镇,按照要求,离县城远的调查组人员必须吃住在乡镇,不准“跑通学”,吃住得交生活费,不准“揩乡镇的油”。

七月炎热,我们一行4人带着日常用品、衣服和铝桶,搭公共汽车去太浮山镇。那时乡镇政府机关也很简陋,食堂买票排队打饭,用桶提水洗漱。白天我们顶烈日,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在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晚上,几个人就挤在镇政府的一间房子里睡觉,因为太热,半夜里我们不得不起来围坐在院子的老榆树下纳凉,一把蒲扇把白天的疲劳送得老远,心头便凉爽许多,话匣子也随之打开。“这次贫困户调查选题好,人大要为弱势群体发声呼吁”,陈主任摇着蒲扇开腔道。“高公村王和枝好造孽,丈夫去世早,大儿子是重度肢体残疾,女儿智障,家里快揭不开锅了。”白天的情景,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这些群众之所以贫困,主要原因是因病、因残或天灾人祸。”吴主任饱含深情地说,“这次贫困户调查后,建议人大常委会写一个专题调研报告向县委汇报,以引起重视。”

后来,《关于临澧县农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调查报告》被县委内参转发,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建议,临澧县委县政府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就持之以恒地抓农村扶贫帮困工作。

深入询问解民困

九十年代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已根深叶茂,代表敢讲真话,为民发声蔚然成风。那时农村“卖粮难”问题非常突出,农民卖粮必须买粮食部门搭销的枯饼。当时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在一次县人大会议上,有20多名代表联名提出对县粮食部门负责人进行质询,要求解决农民“卖粮难”、卖粮不得搭销枯饼的问题。对于这一情况,大会主席团高度重视且通过正确引导,质询变成询问,粮食部门负责人到代表团接受代表的询问,向代表承诺:一是扩库增容,彻底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二是从即日起,农民卖粮不再搭销枯饼。代表对粮食部门负责人的答复表示满意,询问案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也是临澧县人大史上代表第一次提出询问。

八旬老人骑牛来投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基层民主气氛浓厚的另外一个表现是选民参选的积极性非常高。我目睹的一幅非常感人的选民参选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1997年10月28日,是县人大代表选举投票日,我下到临澧最偏远的文家乡雅林选区担任选举大会的联络员。选举大会会场设在雅林村部的操坪上。上午8点,选民带着凳子从四面八方翻山越岭来到会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见面自然拉拉手、打招呼,相互寒暄,人人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这时,我看见不远的山道上,一个中年男子牵着一头水牛慢慢向会场走来,牛背上驮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身子,脸上布满皱纹。我连忙上前打招呼:“大爷,您这么大年龄也来参加投票选举?”我边说边上前去扶大爷。“天刚刚亮,他就嚷着要骑着水牛去村部开会。”没等大爷开口,大爷的儿子抢先说道。原来大爷姓刘,住在离村部8里外的山湾里。前年不慎摔断了腿,卧床一年多了,听说要投票选人大代表,他非要亲自参会不可。家里离村部远且山高路陡,儿子只好牵着水牛驮上老人来参会投票。这时,在另外的几条山道上,有几名年轻人用“鸡公车”(农村用来运送生产资料的一种独轮车)推着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参加投票选举。此时此刻,我的心怎么也不能平静。我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在偏远山区得到真正体现。

工作创新受到关注

2002年县乡人大换届时,组织安排我担任县人大常委会联工委主任。我从常委会分管联工委工作的副主任贾大姐的眼中看出,这份责任不轻。贾大姐是一位人品好、责任心强的工作狂,干起工作来没日没夜。那时,我县乡镇人大工作虽然组织机构健全,但闭会期间的活动还很不规范。如何使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贾大姐的带领下,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一份《临澧县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目标考核细则》,把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分成阵地建设、代表活动等六大方面的内容,用百分制的方法进行分解,提请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下发实施。年底由办公室和联工委牵头组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送县委。考核细则的实施,有效增强乡镇人大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乡镇人大的权威、作为和担当得到充分彰显,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2004年修梅镇组织开展的代表评议活动,《湖南日报》以“评出一片新天地”为题,进行报道。2005年,《人民之友》以“权力在希望的田野上凸显”为题,报道临澧四新岗镇人大代表全过程监督镇财政的故事。《北京人大》《湖南日报》《人民之友》《人民代表报》《人民之声报》等媒体先后报道推介临澧以制定乡镇人大工作考核细则为载体指导规范乡镇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北京、河南、贵州等省市的部分县级人大常委会领导慕名前来学习调研。

如今我卸任县人大常委会联工委主任,但对人大工作的那份执着,那种刻骨铭心的情节,始终如一,挥之不去。我二十多年的人大工作经历,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生动实践的过程,也诠释“我去人大干什么?”“人大是干什么的?”问题。

(作者系临澧县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原主任)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