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的样本价值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2021年第12期   作者:阿 计  时间: 2021-12-18   上传:杨柳

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演进,为人大监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10月下旬,随着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以及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同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以“国有资产”为母题的人大监督重头戏再度上演。自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有资产年度综合报告的同时,已先后听取和审议了金融企业、行政事业性、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随着此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晒出“家底”,四类主要国有资产已实现了信息公开全覆盖。由此, 也标志着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且日趋成熟。

国有资产管理纳入人大监督每年复制的常规议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多年来,体量巨大的国有资产在奠定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的同时,存在底数不清、多头管理、绩效欠佳、人为流失等诸多问题。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始终是改革进程中的焦点议题。尽管政府承担着管理、运营国有资产的职责,但人民才是其真正所有者。在现行民主政治框架下,由代行人民意志的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监督,既是其法定权力和责任,也是实现人民知情权、监督权的必然选择。

这就不难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信号后,与此相关的制度筹划就开启了不断推进的旅程。从2017 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到201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落实该意见的五年规划,再到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伴随着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步伐,监督目标、具体要求、路线图、时间表等重大要素日趋清晰,直至转化为法律规范,确立为法定机制。在人大监督史上,就具体议题作出如此长远、周密、细化的顶层设计,足见提速监督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

其中极具创新价值的举措,是信息公开形式的重大突破。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监督方案,国务院提交的国有资产管理报告,采用了综合报告与专项报告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前者通观全局、立足宏观,后者聚焦重点、切入微观,共同晒出了深度与广度并重的国有资产明白账,展示了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全景式面貌。与国务院报告同步亮相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等机构的相关调研报告,由此提供的更加独立、客观的观察视角和改革建议,大大提升了国有资产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彰显了人大积极作为、提前介入的监督姿态。

多维公开的国有资产信息,为人大监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人大精准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开辟了通途。然而,信息公开只是起点,后续监督才是归宿。也正因此,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组合拳”式机制设计,就显出了更为深远的意义。比如,落实整改问责,要求国务院限期报告反馈相关情况;强化跟踪监督,对突出问题、典型案件设立督办清单制度;汇聚制度合力,有效衔接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机制;延伸日常监督,建设全口径国资信息共享平台;等等。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意味着,人大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督机制,进而确保监督的后续效应。

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演进,在守护国民财富的同时,也为人大监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时间或将证明,以此为契机,人大监督步入了全面升级的新时代。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