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以来,桃源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工作新机制,为代表履职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代表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方面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不断凸显。
保障人大代表知情知政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桃源县加强各级人大代表的培训,让代表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让代表知上情、明下情,多知情、知实情。本届以来,桃源县采取组织县人大代表赴大学培训开阔视野、请专家为代表开展法律讲座,让代表知上情、明法律,提升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分别在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六期人大代表培训班,参训代表329人,实现届内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外出赴大学培训全覆盖;指导乡镇采取以会代训、知识讲座,引导乡镇代表明白“履职干什么、履职怎么干”,全面提升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水平。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人大代表列席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人大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旁听庭审、政情通报等活动,坚持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向代表通报制度,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保障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
为使代表活动有阵地,桃源县人大常委会强化人大代表群众联系平台建设,每个乡镇(街道)财政预算2万元,按标准和规范建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目前,全县29个乡镇(街道)代表活动室内均有活动场所、制度上墙、办公设备齐全、建好五个台账。
每个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平台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平台运行方式方法,发挥平台作用。大力实施规范化配套,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覆盖代表活动网络,制定并严格落实代表进工作室接待选民、集中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与选民交流制度。使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有家可归”,有事可做,做有成效。如代表在接待日进工作室接待选民,集中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提交党委、政府研究解决,并每月将办理结果张榜公示。仅今年1至7月,全县就有各级人大代表近290余人次参加接待活动,接待选民67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30余条,协调解决问题67个。
保障人大代表活动开展
桃源县人大建立健全主席团成员联系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制度,明确规定每个代表小组每年必须组织一次以上学习交流,组织一次以上调研视察,组织一次以上建议督办,提交一件以上有较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促进代表小组活动有序开展,加强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年初结合具体实际,指导乡镇人大围绕人大会议议题、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年度代表小组活动的总体意见,在小组活动开展前后,依次做好统筹规划、实地调研工作。
注重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帮助代表小组联系被检查、视察单位,转交代表在小组活动中提出的对有关单位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并督促落实和答复,不断增强代表小组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2019年桃源县漳江街道代表小组以农村环境整治为主题开展调研,并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的建议》,建议中肯且对工作开展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桃源县人大常委会列入当年重点处理的代表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据此启动乡镇清洁三年行动,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保障代表履职经费,本届以来桃源将县乡人大工作经费、法定会议经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每个乡镇(街道)财政安排人大工作经费2至4万元、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经费2万元,建立按需增长机制。还出台县级代表经费管理办法,其中对代表执行职务包干费用、无固定工资收入代表参加活动临时补助、生病代表一次性慰问费用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乡镇按每人每年不少于500元的标准安排乡镇人大代表经费。按照“县人大代表活动费用每人每年2000元、乡镇人大代表经费每人每年不少于300元”的标准予以落实和要求。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如有不足在预算调整时给予补助,为代表履职提供较好的物质保障。
保障人大代表建议得到落实
以“用心办、用情办、用真金白银办推动问题解决”为考核标准,加大督办压力。桃源县要求初次办理代表建议时承办单位负责人、建议提出代表、新闻记者要统一到场;每年人大常委会抽取部分办理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对办理进度较慢、涉及民生、群众反响大的建议进行询问。推动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真真切切地为代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代表建议办理高质量。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