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看海的心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   作者:易丽霞  时间: 2021-09-02   上传:redcloud
但凡到了海南的人,应该都会去看海的。
盛夏,如果正巧碰上台风,雨就会像个缠人的孩子总不离人左右,无奈,看海人的心愿被搁置。但是,太阳终究不愿扫人的兴,露出了它热情洋溢的脸庞。人们的心情也由阴雨转为晴朗,恨不得立刻飞到海边。
雨后海南清新湿润的空气,伴着凉爽惬意的风,扬起看海人纷飞的长发,让人感受到难得的舒适和放松。道路两旁的椰子树整齐排列,像列队欢迎看海人。树上绿色的椰子大小不一,累累相接,甚是诱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的诗,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对海的向往和期盼。辽阔蔚蓝的海,似一匹精致华丽的绸缎,在看海人眼前铺陈开来。微风吹起,轻波荡漾,阳光洒下万千金光,海又变成一颗闪闪发亮的硕大宝石。几只海鸥欢喜无比,扑棱着翅膀在海面上嬉戏舞蹈。一团团大朵的白云悬挂空中,像画家特意着上的浓重一笔。蓝色的天空仿佛被几天的雨水洗刷了一般,纯净而明亮,与大海浑然一体。阵阵海风卷着波浪冲向岸边,亲吻着岩石,飞溅起朵朵雪白的浪花。更令人惊喜的是,海浪过后,沙滩上留下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贝壳,让人爱不释手。
海,完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有人都不禁挥着双手大声欢呼。
“海能感知我们的到来吗?”
“能,一定能!”
海似乎听懂了看海人的对话,它用“沙沙”的声响回应着。人们脱掉鞋子,沿着海滩慢慢行走,感受着海的呼吸与搏动。细软的沙粒摩挲着人们的双脚,柔和的海浪在他们的脚下层层漫涌。它们没过脚踝,亲吻着肌肤,弄湿了衣裙,又不舍地缓缓离去。此刻,每一个看海人都想变成一条鱼,在海的怀抱里尽情遨游,或者长成它近旁的一棵树,与它日夜厮守。
但海并不总是这般温柔与平静。它有狂风与巨浪,有暗礁和漩涡,在雄伟的海面前,人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但勇敢的人们并没有因此望而却步。人们依靠海出行,探索海洋的秘密。我国明朝时的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的一次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不仅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留下了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人们追寻与热爱大海,把海写进歌里。《大海啊,故乡》、《小螺号》等等优美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的依恋与深情。人们也把海写进文字里。海明威创作的海洋文学《老人与海》,写出了人们与海抗争,不屈服,勇于向困难挑战的雄心和毅力。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知激励了多少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海亦是博大、丰富的。旖旎的风光,各式的贝壳,奇异的珊瑚,美味的海藻,还有特别的鱼类,珍贵的资源,人类都可以从海洋中获得。海,不仅是供人观赏、给人启迪的,海也是用来生活的。远海的人们离不开它,近海的居民更与它紧紧相依。
作家林清玄先生《海的儿女》一文中,写过近海居民的生活。他们有的是盐民,靠将海水引进晒制盐而生活;有的是蚵民,在海边插下蚵种,等待海洋的孕育与收成;有的是农民,在海边的土地种瓜果和农作物;更多的是渔民,他们以出海捕鱼为生。海的儿女与海朝夕相处,能读懂海的语言,海也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海边稍大一点的孩子都能说出常见的鱼虾和蟹贝,他们还知道几月份的时候可以出海捕鱼,什么样的风向是不宜出海的。出海捕鱼的渔民不论何时出海,都要燃放鞭炮,以求平安和吉利。海的儿女敬畏海,也离不开海。即使海会带给他们伤病和痛苦,但过些日子,他们也能坦然接受这些伤心的事实。新的一天来临,海的儿女依然向海而生,在他们的心中,海依然是博大的,可信赖的。
“看,好大一艘海船!”一个看海人欢叫着。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人们看见远处一艘轮船正在海面航行。它枕着白云,踏着碧水,海鸥在上方盘旋,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此时,看海人或许会想到水手。水手们在忙些什么呢?是挑战风雨后的一场美梦,还是正享受这如画的风景?船上的日子单调枯燥,他们靠什么打发海上漫漫的航程?海浪声声,它们不知疲倦地在人们的脚下漫涌。看海人心中升起的疑问在如歌的波涛声里突然释怀,选择与海搏击的人怎会惧怕风雨和孤单,心中有梦,艰险也会变坦途,寂寞也是一种美丽。
“当一名水手也不错。”
“是啊,与海作伴,与自然较量,开阔,坚韧,其乐无穷。”
看海人一边说,一边漫步海边,享受着阳光、沙滩、椰林和一望无垠蔚蓝的海景。
微风吹拂,海的呼吸与律动,似乎在轻轻弹唱。看海人不但爱这片海,也崇敬像海一样博大、坚韧的人们。往后的旅程中,风景会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看海人前行的脚步和一颗看海的心。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