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大年初六,天公作美,连续几天的温暖阳光,给春节增添了更多喜气。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远山如黛,碧水流春,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走进村内,一栋栋的小洋楼在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太阳湖、月亮湖,碧水映云影,两岸层林如黛;儿童乐园、彩虹滑道,好一片“欢乐的海洋”。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在这里感受着向家的蜕变,人人脸上都带着喜悦的春光。不管认不认识,都可以互相拱一拱手,道一声“牛年吉祥”。
这个曾经的特困村,现如今走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一个个梦想正在这里被实现。
向洪贵在打扫猪舍。
向洪贵:养猪托起致富梦
上午10时,暖阳铺洒,灯笼映衬,年味依旧浓郁。刚吃完早饭,向洪贵早早来到养殖场,照看他们的“猪宝贝”。
“年要过好,猪场的活儿也不能落下。”向洪贵一边忙着配饲料,一边高兴地说。本在林间嬉闹的黑猪听到声音,一下就聚到他的脚下,朝他直哼哼。
向洪贵今年50岁,在广东打过工,开过店经过商,忙忙碌碌奔走了几十年,生活总是不尽人意。生活的艰辛让这个本就开朗的汉子有了些郁闷,白发也悄悄地爬上了额头。
穷则思变。2018年的一天,向洪贵偶然到猪场参观,看到几百头生猪竞相抢食,十分欢喜,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那几年,生猪市场销路好,养殖户都赚了钱。”向洪贵希望,能借此致富。
可是钱从哪来呢?一经思索,向洪贵找到湖南华兴公司董事长向长江,把自己的思路和计划仔细地说了一遍,并坦诚表示自己现在一缺技术,二缺资金。
向长江听闻后立即安排公司借了50万元给向洪贵做启动资金,并送其到怀化参加技术培训,免费为猪场搞好三通一平,并额外再提供200万元资金。
短短数月,青山环抱下,一座现代化的猪棚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养猪场场地宽阔,布置有序,环境良好,他承载着向洪贵满满的希望和梦想。当第一批猪仔住进的那一天,向洪贵开心得像个考试得了满分的孩子。
从此,向洪贵干起活儿来劲头儿十足,清理圈舍、给猪喂食、饮水……村民们都夸他是一个养猪的“好把式”。
向洪贵说,因为华兴公司的支持及村里旅游的发展,不愁销路,“去年收入300多万元,获纯利190万余万元,还清了所有贷款债务。”
说起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向洪贵说,“我还有大文章”。他说,下一步进一步扩大规模,准备要儿子报考农校,学习畜牧专业,把养猪事业继承下去。
而现如今,在他的猪棚旁边,从外省返乡的侄儿向伟兵建起了600平方的新猪棚,不久后一群小猪将住进这里。
向银平的妻子在整理房间。
向银平:经营民宿当老板
春日暖阳的轻抚下,向家村8组静谧得就如同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情画,这里翠竹成林,空气清新。闭上眼睛,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似乎在告诉我们春天的来临。
与村里其他景点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不同,此时这里却显得有些“冷清”。但对于平华民宿的老板向银平来说没有丝毫影响,他依旧风风火火、忙里忙外,难得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
去年,因看中了这里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向银平建起了一栋洋气的楼房,开起了一个拥有6间客房的民宿。这些年,得益于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向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了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走进民宿,则别有洞天,简约的木制家具,软绵舒适的床上用品,清新的装修风格和屋外幽静的树林相辅相成,仿佛突然浸入世外桃源,耳边只留下鸟叫虫鸣声,山风掠过,时间便静止了。
“虽然开的时间不长,但客源却不愁,客人们住了后很满意,也给我们提了不少好建议,都被我一一记下。”向银平的妻子彭大姐兴奋地说,“我们还提供厨房和土鸡土鸭,如果他们自己想做饭的话也是很方便的。”
彭大姐还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个诗意的山居生活场景:“晴天的时候,可以到水上乐园、彩虹滑道、儿童乐园、亲子乐园、青少年拓展中心尽情玩乐,晚上能在牛天岭上看漫天繁星;夏秋时节,可以赏花摘水果……”大自然的美,此刻仿佛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地揽入怀中。
向银平除了在村里开了一家商店还做运输生意,从商店小老板到司机再到民宿主人,身份的转变使得向银平一家要从最基本的服务开始学起,不仅要学客房整理、接待,还要想办法提高厨艺。
如今的向家村已成为集田园、美丽乡村、快乐农家的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各具特色的农家院落,宁静惬意的田园风光,风景秀丽的湖光山色,车水马龙的旅游景点,装点着向家村“乡村旅游”的这张名片。
对于民宿的未来,向银平充满期待、信心满满。
向玉明(右一)接受记者采访。
向玉明:在村里实现就业梦想
大红灯笼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新房门口贴着崭新的春联、福字,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向玉明80多岁的老父亲,正舒坦地晒着太阳,不远处白墙红瓦的独栋或联排房屋,各显风韵。沥青铺设的道路延展到每户门前,一辆辆小轿车整齐停放。家家户户窗户上贴着“金牛送福”字样,给美丽乡村添了年味儿
“去年新建的房子, 400多平方米。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新家新年有新希望。”说到这, 向玉明很是兴奋,多年的外出打工生涯,换来一座漂亮的房子,这是他给家人和自己的一份奖赏。
推开向玉明新家的大铜门,宽大敞亮的客厅尽收眼底,光亮的墙砖十分显眼,不过因为没有什么家具摆设,整个客厅显得有些空。方桌上面摆满了各类美食,厨房里柴火正旺,腊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房子建好了,就不打算出去打工了,就在村里做点事或者生意吧,这样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8年的打工生涯,使向玉明备受思乡之苦——想父母、想孩子。特别是在外衣食住行花费太高,辛苦一年净落不了几个钱。再加上包装行业工作量大,工作压力也大,生活乏味。“外出打工的日子远没有家的温暖,但过去一直苦于在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一门心思地想着往外跑。”向玉明感慨道。
但这些年村里的“大变脸”着实让向玉明震惊了:近年来,向家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建设“文明乡村、生态乡村、特色乡村”,从此“走出深闺”,影响广泛,先后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随着社会各地、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探幽寻谜,向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打卡地”,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创业和就业机会。
该村7组向金池,先后到广东、贵州等地打地打过工、做过生意,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债台高筑,不得不于2014年回到村里。正当在最困难的时候,在华兴公司董事长向长江的鼓励下开了一家铝合金门窗加工厂。短短几年,便还清了贷款,把房子也装修了。2组的贺喜华没有技术,一直找不到工作,自村里牛天岭农家乐营业,当上了服务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出了家门上班,进了家门休息,目前该村已有50位村民在村里实现了就业梦想。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