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刘海洋、周琦、康镇麟(从左到右)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省人大代表蔡安烈、雷光华、肖尊湖(从左到右)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活动现场。
1月25日上午8点15分,省人民会堂,当首场第一批3位人大代表走到麦克风前,现场顿时响起咔咔的快门声,闪光灯亮成一片。
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邀请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代表、委员亮相,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代表委员心声,展示代表委员风采。借鉴全国两会的经验,今年我省人大会议首次开启“代表通道”。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共设两场“代表通道”,每场6人,共安排12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采访,今天进行的是第一场。
第一场登上代表通道的6位省人大代表分别是:株洲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周琦、湘西州泸溪县金马铝业公司总经理刘海洋、长沙市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康镇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株洲市中心医院院长蔡安烈、华菱涟钢执行董事肖尊湖。40多分钟的时间里,代表们以鲜活的事例,接地气的语言,为人民发声,为湖南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在回答记者关于株洲动力谷是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提问时,省人大代表周琦表示,株洲在2013年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为核心,来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株洲高新区作为中国动力谷的核心园区,就是以科技创新来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园区。2020年株洲高新区的技工贸收入达2500亿,2025年的目标是实现5000亿,2035年争取成为万亿级园区。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时,对湖南提出了“三高四新”的新要求。对株洲而言,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就是要打造更具实力、更响品牌的中国动力谷。湖南省提出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三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其中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这两个产业的重点布局就是在株洲。
株洲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提升中国动力谷在中国制造业版图的影响力。如何做响品牌?株洲去年推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株洲造”短视频比赛,一批特别有亮点的“株洲造”工业产品,在抖音平台上刮起了一股“工业旋风”,圈粉无数。像中车株机提供动力系统的世界首台超高速超导磁浮样车等工业产品,更新了传统的观念。中国造的工业产品不仅牛,而且炫。很多产品不再跟跑,甚至已经开始领跑。
“激发每个人生命的动力,激发每个市场主体创新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源源不断输出强劲动力,就是我们每个中国动力谷人最朴素的使命和担当。迈向‘十四五’,我们动力澎湃,激情出发!”周琦说。
民营企业如何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省人大代表刘海洋回答:“作为一家民营新材料企业,一定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思想,专注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自己的核心产品,培育打造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刘海洋建议民营企业:一是要有针对性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的产学研项目合作;二是要多方引进相关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从而推动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要求,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刘海洋所在的湘西州泸溪县金马铝业公司地处湖南省泸溪县高新区,主要产品是微细球形铝粉,这些年他们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已经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了多项新型铝基复合材料,2018年,公司新开发的食品发热包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自热食品领域,目前已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日产300万包的自动化生产线。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被列入了国家防疫物资重点供应企业。下一步,公司将抓住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形成“球形铝粉、铝基复合散热材料及食品加热包”产业链,努力使企业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有效益更高质量发展。
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金霞经开区,近三年口岸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将近60%,为湖南外贸逆势增长也作了应有贡献。2020年,在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下,湖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湖南外贸逆势增幅突出。那么,金霞经开区2021年对外开放又会有些什么样的举措呢?
“2021年,我们将全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强化担当、彰显作为。”康镇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擦亮“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这块牌子,加快长沙新港、国际铁路港、传化智能公路港片区提质升级;切实做好区域联动这篇文章,让水运港、铁路港、空港联动起来,让长沙的临港片区与临空片区联动起来;着力升级中欧班列(长沙)这个通道,申报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货、建园、聚产业的作用,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发挥物流对产业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助力湖南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和制造业降本增效,全方位服务湖南先进制造业高地和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大进大出的物流与生产制造业深度融合,让湘品出海、精品入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比如,中欧班列(长沙)为中联重科等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物流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再比如,涟钢进口矿石,水水中转到长沙港,物流成本至少要节约40元一吨。
三是进一步加快开放生态培育。注重从顶层设计、产业布局、政策扶持等领域发力,推动开放经济生态不断完善。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加大力度与湖南自贸区进行创新联动;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破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题;争取海关支持,提高通关便利,为开放型企业提速。
“去年以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坚持常态疫情防控不放松,全面恢复诊疗不动摇,实现了‘感染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传播零发生’的目标,并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工作经验。”雷光华介绍,湘雅医院还先后派出142名医护人员逆行武汉、近20名专家在省内指导重症救治、多位专家奔赴黑吉辽新等省区指导防控和远赴海外参与国际抗疫,医院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当前,国内存在境外病例输入和局部聚集暴发的风险,春节即将来临,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为此,湘雅医院构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提前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一是加强可疑人员识别,做好对患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旅居史,以及冷链、跨境运输等相关从业史的询问。二是加强核酸检测能力,目前每天可以检测1万人份,并储备了每天2000人份的移动检测能力,紧急情况下可以2小时内出结果。三是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并配备了专用检验检查设备,最大限度减少发热患者流动,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四是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定期组织全员检测核酸,高风险岗位人员首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严格职工外出审批。
湘雅医院还依托国家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结合多年的公共卫生应急经验,科学制定医防融合总体方案,今年将抓紧改建完成“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ICU病区5个、重症监护床位241张,并新建1个P3实验室和4个负压手术室,力争进一步发挥湘雅特色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优势,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去年疫情期间,您作为株洲市中心医院院长一直战斗在一线,在新冠肺炎诊疗和救治中,有哪些难忘瞬间?总结出了哪些防疫的经验?”
面对记者的提问,蔡安烈回答,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株洲市中心医院作为全市医疗中心,成功打赢了黄冈保卫战、救治攻坚战。
大年初一,该院作为全市医疗领队逆行而上,驰援黄冈。经过将近2个月的艰苦奋战,共治愈74名患者。株洲市中心医院全面接管株洲定点救治医院后,总结出“四个一”株洲救治经验,即:“一人一个治疗方案,一人一个护理团队,一天一次多学科会诊,一天一次专家沟通”,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目标,这些都得到了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充分肯定。不到两个月时间,共救治了80名患者,其中有:治愈年龄最小的患者仅3岁;成功治愈94岁的高龄患者。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我感到有使命、有义务为医疗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蔡安烈说,他希望,公立医院的发展与生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医务人员的价值。希望公立医院更多地展现公益性,让医生更多地回归治疗看病的角色,让药品耗材更好地回归治疗本质,为助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作出“医疗湘军”的贡献。
“2020年涟钢基本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全年钢产量不降反增,并首次实现了产钢1000万吨,铸就了发展新的里程碑。”肖尊湖代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份成绩得益于涟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的指导思想。涟钢是一个大型钢铁企业,辖区内职工家属、外来人员有将近6万人,人员流动快,每天入厂物流运量都是十几万吨,疫情防控压力确实很大。但是公司严格执行防疫零容忍制度,疫情初期,对三家防疫落实不到位的下属单位做出通报批评,对一名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职工,做出了停职3个月的严肃处理。
因疫情防控得力,涟钢至今还保持着零疑似、零确诊病例的纪录,整个疫情期间也没有停产,企业成功化危为机,抢抓了更多市场订单。2020年,涟钢钢产量增产了8%,销售收入增长了10%,利润增长了5%。产品结构调整方面,高端品种增长大概有20%。
其次是涟钢聚焦先进制造业用钢需求,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的结果。近年来,涟钢主动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走高端、精品、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目前超高强工程机械用钢、薄规格耐磨钢等优势产品成为涟钢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涟钢供给三一、中联、山河智能的品种钢超过100万吨,整体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已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省委旗帜鲜明提出‘三高四新’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肖尊湖说,涟钢将继续加快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造出更多更好更先进的钢供应给我省的先进制造业,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涟钢力量。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