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不惑时,与《人民之友》邂逅。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动日益加深,我自觉把她看作是心中的一块“自留地”,守护着,耕耘着。
2004年7月的一天,我去龙山县人大办公室办事,在办公室桌上发现了当期《人民之友》,由于我平常爱看报读刊,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开来。周主任见我如饥似渴的样子,便对我说喜欢就带回去读吧,我便不客气地笑纳了。当天晚上我便参加“读者意见调查”活动,为此还动笔写了近千字的办刊建议。过了几天便邮给了《人民之友》杂志社。第10期公布问卷调查结果,我有幸在“50名热心读者”名列。自此我便开始了慢慢的续缘之旅。渐渐地,爱好“爬格子”的我便开始用“心”去捕捉,用笔去倾吐。
2011年6月,我撰写《龙山县洛塔乡人大决议助力整脏治乱绿化工作》,不敢丝毫怠慢,写好后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到自己认为无可挑剔了,才小心翼翼寄给《人民之友》。第7期刊用时,稿件作了较大辐度的润色修改。瞬间,我感觉脸很烫,心很堵。于是,我暗下决心,从学习人大理论和业务知识破“颈”起步,认识到要写好人大稿件,必须多学多积淀,否则,如同盲人瞎马,收低效微。
随着学习的深入,生活阅历的丰富,思想的日渐深刻,我便开始尝试写点新闻稿件之外的体裁,如纪实、调研、散文等,并鼓足勇气向更多报刊投寄稿件,采撷着劳作的果实。
在《人民之友》上,我发表了近十篇文章:2012年8期,发表了《龙山县里耶镇人大议案助力“整脏治乱”》配图文章,同年12期发表了《龙山县人大“四有四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2015年5期,发表了《龙山县人大机关开展驻点帮扶》;2016年7期,发表了《龙山华塘街道把关注民生作为重点工程推进》……
“缘在天意,分在人为。”岁月抹不掉往昔的记忆,无边的感激始终挂在心头。一转眼《人民之友》已伴我走过了13个年头,13年间,我以《人民之友》为师,与《人民之友》为友。我有幸得到如蒋海洋、王美华、腾飞等编辑老师不厌其烦的点拨开窍。我怎么能辜负他(她)们的厚爱?又怎么会不珍惜与《人民之友》的缘分呢?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仔细阅读《人民之友》各个栏目的文章,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人民之友》为我导航,为我引路,丰富了我的精神家园。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