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智库>创新事例
创新事例

【征文】《人民之友》伴我耕耘人大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   作者:陈元林(桃源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  时间: 2018-03-16   上传:redcloud

从走进人大那天起,我便把《人民之友》奉为良师益友。在十多年的人大工作实践中,是《人民之友》伴我成长,指导我耕耘。在《人民之友》创刊30周年之际,机关要求我们参加征文活动,自己也有一种表达一下与《人民之友》情感的心思。于是,我把十多年来在《人民之友》上刊发的40多篇长通讯短消息一一列出目录,从中找回与《人民之友》之间的点滴故事。

在人大观摩学习几年后,我于2007年初才向《人民之友》投出第一篇稿:《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一篇反映桃源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的通讯。没多久,我接到杂志社编辑打来的电话,叫我提供执法检查活动的照片作为文章的配图。我按自己的想法,筛选了几张发过去。第四期杂志上稿子就刊发出来了。一个月后,第五期又刊出了我的消息《桃源人大催生疾控投入机制》。就这样一去二来,我便对《人民之友》多了些眷顾,多了份亲近。在不断地读刊用刊中,我渐渐读懂出了她的博大,读出了她的正能量。她是每一个人大人“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传播民主法治”的主渠道、主阵地。凭着这份好感,也为不辜负《人民之友》的厚爱,慢慢地,我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和热心撰稿人。

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在这以后的工作中,我便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亮点工作、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写成通讯消息,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成果写成调研报告,把对人大制度建设的研究心得写成理论探讨文章,然后投给《人民之友》,投给湖南人大网、《人民代表报》、全国人大网、《常德人大传真》等人大类报刊和网站。就这样,我陆续撰写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桃源县人大力促城区学位提质扩容纪实》《凤凰涅槃——桃源县人大监督人民医院建设纪实》《心系600万人饮水安全——常德第一座乡镇污水厂背后的新闻》《一个有故事的人大代表》《扶贫,他用一生承诺——詹立君代表圆梦产业扶贫纪实》等一批反映桃源县人大监督工作成果、人大代表履职事迹的通讯被《人民之友》《人民代表报》《常德日报》刊用。正是这些报刊不断刊用我的稿件,成就了我的写作,激发了我的热情,因此,每年我都会有数十篇稿件见诸报刊网站,让我的文字积累小有收获。到2016年初,我选编了其中一部分文稿集结成《人大记忆》,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发行,既成就了自我,更彰显了桃源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展示了桃源人大代表的风采。对此,我常掩卷思考,总觉得这些文字的长期积累,是与《人民之友》激励和鞭策分不开的。是她的范文引路,让我学会了做人大人,说人大话,做人大事;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刊用我的稿件,给了我做人大工作的自信和宣传人大的动力;是她的采编人员的言传身教,让我加深了对人大制度的理解,学会了做人大工作的严谨。

说实在的,我对《人民之友》的这份情谊,最让人感动、最难以释怀的还是她的编辑人员。2013年,我写了篇关于改进人大常委会发言方式提高审议质量的理论文章,摆了现象,也探讨了对策。编辑老师没有嫌文稿的肤浅将其一棍子打死,而是删繁就简选刊了对策建议部分,推介了人大常委会审议发言必须“确保一个前提,坚持一个中心,倡导多个补充”基本做法。从这件小事,让我感受到了一颗懂我的心,一颗与基层人大工作者和撰稿人紧紧贴在一起的心。编辑老师们既会努力审稿改稿,保证期刊的质量,宣传人大制度的新成果,又会照顾每个写稿者的积极性,绝不会挥大棒泼冷水。

2016年9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人民之友》杂志社王美华老师的电话,找我核实一些关于桃源人大换届工作的情况。因为此前我发的一个稿子在换届选举日的表述上,概念有些模糊,不符合《代表法》《组织法》的要求。王老师一一向我问清了情况,然后对我写的消息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后来在读到刊发的稿件时,我对编审老师文字功底、法律水平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深表叹服和敬意。

分享到 0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