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法治社会>法治案例
法治案例

最高法院指令再审,“玉米贩子”今日被判无罪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刊记者  时间: 2017-02-17   上传:redcloud

2月13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原审被告人王力军非法经营案。2月17日上午9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判,依法撤销“王力军收购玉米获罪案”原审判决,改判王力军无罪。

王力军系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农民。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王力军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玉米。2015年底,经群众举报,王力军因无证收购玉米被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查获,随后他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2016年4月15日,王力军被临河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宣判后,被告人王力军未上诉,检察机关未抗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201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决定,指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

在再审庭审中,检察机关认为,王力军的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建议法院依法改判。王力军委托的辩护人认为应当宣告其无罪。本案将择期公开宣判。

那么,贩卖玉米为何被判刑,为何在没有上诉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又指令再审?这其中有何秘密呢?


想富起来的农民


 
贩卖玉米获罪,王力军至今没想通。


王力军今年47岁。家有五口人。他的家,距巴彦淖尔市市区大概10公里。祖辈都是农民,除自家12亩地,他和妻子张美丽、老母亲韩菊花,还承包了60亩地,种了玉米、番茄等作物。女儿王引弟和儿子王杰,都去了外地打工。

“光靠种地,我们仅仅能吃饱饭。”就这样过活,王力军觉得很不甘心。经过考察,与老婆张美丽合计后,王力军决定跑村串户收购玉米。他认为,这个行当,一定会让他的家富起来。

 


 
王力军家的房子,是33年前修的土砖平房。


巴彦淖尔市位于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全市有耕地面积4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葵等。据官方公开数据,2015年巴彦淖尔市玉米种植面积为420.72万亩,总产量为61.05亿斤,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总播面积的比重77.92%。

巴彦淖尔玉米收获季一般在每年秋季。农民将玉米棒子晾晒干之后,到了11月,便有商贩上门收购。“他们上门来收购,我们很方便。”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刘未明(音)说,以前,他自己用小机器脱玉米棒子,再用三轮车拉到粮站卖。“小机器把玉米脱得太碎,粮站不收。”商贩们则不同,他们有大型脱玉米机,脱出来的,全是整粒整粒的。“我卖给商贩9毛多,拉到粮站也不过一元几分,所以我们都喜欢商贩来收。”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商机,2014年下半年,王力军花4万多,买了一辆二手农用车,又花1.8万元,买了脱玉米机。自2014年11月开始,当起了“夫妻档”玉米贩子。

每年到了11月,巴彦淖尔地区气温便降到了零下。特别是12月,整个巴彦淖尔地区更是天寒地冻。有时气温为零下30℃。“车加柴油,得加30号的,低号的,打不着火。”

天气寒冷,邻居都农闲了。王力军两口子却没有闲着, 每天凌晨5点,王力军开着农用车,后面拖着脱玉米机,就和妻子出门。以每斤0.94元的均价,在白脑包镇附近村子里,跑村串户收购完一车,他又将玉米拉倒巴彦淖尔市粮油公司杭锦后旗蛮会分库,再以每斤1.09元的均价,卖给粮油公司。“这个生意其实挣不到多少,因为做的人很多。在整个巴彦淖尔市,像我这样的玉米贩子,应该上千人。”王力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