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了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健作的《关于全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11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正在审议《关于全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11月28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了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健作的《关于全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省出生缺陷高发,形势严峻,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张健介绍,据全省5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数据显示:排在前十位的出生缺陷发生种类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肾脏畸形、马蹄内翻足、总唇裂、并指(趾)、尿道下裂、先天性脑积水、小耳(包括无耳)。且出生缺陷发生率(指监测医院当年孕28周至产后7天出生缺陷发生总例数与出生总例数之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50.31/万上升到2014年的221.87/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每2小时就有3名出生缺陷儿降生,每年新增残疾人1.2万人。若将没有住院分娩的、出生7天后发现的和隐性缺陷人群算上,这个数字更大,约4万人左右。全省每年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费用近5亿元、治疗先天愚型的费用约5300万元。经过治疗即使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给家庭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张健表示,自2014年底卫生和计生两部门整合后,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了“三推动”,即立法推动,2016年1月1日,我省正式施行《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专项推动,省、市、县各级政府积极设立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重大专项”;考核推动,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纳入了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专项考核内容。完善和优化了“三体系”、即完善监测体系,创建“逢怀孕必检查、逢分娩必诊断、逢缺陷必报送、逢风险必干预”的防治机制,强化服务体系与优化管理体系;并通过精准宣传、精准研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