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深圳海关借助电子信息网络,对涉毒国际快件、邮包以及贩毒嫌疑分子进行密切追踪,精准打击毒品走私。近3年,共查办毒品走私案件109宗,缴获海洛因、冰毒等各类毒品1674公斤。
精准定位涉毒快件
一个涉毒国际邮包在“两国四地”间飘忽流转,企图迷惑缉毒人员,却不知其一举一动正被海关“鹰眼”实时监控。邮包刚转运到深圳,就被海关人员截获。
今年4月初,深圳海关获得情报:一个在深圳中转的国际快件可能藏有毒品。但是,要在年进出达600多万票、日均2万多票的庞大国际快件的海洋中,准确找到这个快件,靠人工眼力挑查等传统办法,无异于“大海捞针”。
深圳海关缉私局侦查二处科长赵臻介绍,这个快件还十分“狡猾”,其流转轨迹为香港—台湾—深圳—澳大利亚,涉及“两国四地”。贩毒分子看中的就是深圳国际贸易繁荣,每天有大量货物进出,便于浑水摸鱼。但在这个涉毒快件“任性”流转时,却不知有一双电子“鹰眼”正密切注视着它。
深圳海关隶属机场海关快件二科庄少雄说,作为海关“鹰眼”体系中的快件管理系统,能够详细了解每一票快件的申报、流转和运输情况,管理系统中还包括各类物流公司的数据。因此,当海关获取了这个涉毒快件的相关情报时,立即将情报转化成数据参数输入系统,系统便自动分析出相类似的快件,缉毒人员通过排查就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无论邮包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流转,海关都能实时掌握其行踪。
4月16日,深圳海关在机场空运出境快件中,将这个涉毒快件一举截获。经过检验,该快件藏有冰毒3.7公斤。查获该案后,深圳机场海关办案人员将案件的各项参数,包括快件的申报品名、联系人、物流公司等信息输入快件管理系统,系统便会对相关快件进行定位提示。两天后,深圳海关再次成功查获以同样手法走私的快件,内藏有冰毒3.9公斤。
联网锁定贩毒嫌疑人
今年1月7日,深圳机场的一批旅客收拾好行李通过海关检查,准备飞往曼谷。在这些旅客中,陈某某进入了海关关员的视野。
经过初步问询,海关关员发现其为聋哑人,且为多重残疾,基本丧失了听力和言语能力,仅能进行书写交流。陈某某行李不多,按理而言,并不具备贩毒的客观条件,但执着的海关关员仍对其进行了彻查,结果在其穿着的运动鞋鞋底内,查获藏有用锡纸包装的塑料袋,经鉴定为冰毒。
深圳机场海关办案人员介绍,其实在旅客进入通道之前,海关已通过“鹰眼”体系中的空港舱单分析系统,了解到了全部旅客的信息。该系统与机场航空公司系统相连,能够详细显示旅客的来源地、国籍、目的地等各类信息,以便海关办案人员对重点旅客进行监控和有针对性的查缉。
今年以来,深圳海关通过大数据分析获悉,出境的贩毒路线八成集中在深圳至东南亚航线,泰国、马来西亚等已成为毒品出境主要目的国。在该起案件中,陈某某的各项数据信息在系统中被定位为海关高风险旅客,当其进入海关通道后,举止又十分可疑,因此被海关缉毒人员逮个正着。
视频监控口岸“寻针”
“鹰眼”的应用不仅在空港,海关缉毒人员还能根据系统提示的风险信息,结合高清监控摄像头和人体X光检查机,在日均通关进出达30万人的口岸中“寻针”。
5月18日,罗湖海关获得情报,2名外籍女性可能涉嫌贩毒。办案人员立即将信息参数输入旅客通关管理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转化成为布控指令下达到口岸现场,要求一旦发现嫌疑人就立刻重点查验。同时,该关机动查验科室已在监控中心,利用布设在海关监管区的近200多个高清摄像头组成的视频监控网络系统,筛查符合特征的相关旅客。
在视频监控系统的辅助下,海关缉毒人员确定了两名结伴而行的印度尼西亚籍女性旅客作为挑查对象。这两名女子都带有挎包和行李箱,经过检查,行李箱内装的都是衣服、鞋子和日用品等,似乎和普通旅客没什么不同。但在海关人员询问过程中,两人的回答前后不搭,露出了破绽。随后海关缉毒人员对她们进行了人体X光检查机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经进一步检查,海关缉毒人员查获了藏匿在她们随身衣物内的1.3公斤海洛因。这也是罗湖海关近五年来查获的最大一宗毒品案件。
精确打击毒品走私
深圳毗邻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全国唯一具有陆、海、空口岸的副省级城市。目前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三,罗湖口岸的旅客监管量、皇岗口岸的货运监管量在全国都排第一。在毒品问题日益全球化、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下,深圳海关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加剧和国内毒品来源增多的双重压力。
在海量的监管中,毒品走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毒贩通过各种极具迷惑性、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手段企图蒙混过关,包括:在旅检渠道中,孕妇吞服毒品胶囊、特制文胸藏匿毒品;在快件渠道中,伪报为“调味料”的毒品外包装沾满辣椒粉干扰缉毒犬嗅觉;在货运渠道中,将毒品伪装成“鹅卵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