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骆马湖内的采砂船犹如钢铁森林。 |
![]() |
高耸的采砂船桅杆高约30米,吸管可下探湖底几十米,每天可采砂2000吨左右。 |
核心阅读
过量的采砂已经让骆马湖处于生态灾难的边缘,湖水水质恶化,影响南水北调供水安全。
6月,水利部和江苏省发布禁采令。但骆马湖非法采砂涉及复杂的利益链,禁令之后,还需管理体制、严格法治形成合力。
骆马湖终于恢复了平静。
6月13日下午,记者跟随水利部和江苏省政府一起到位于江苏境内的骆马湖查看非法采砂整治情况。轮船开过湖面,不时可见一艘艘采砂船停泊在湖中,船舶已经停止采砂,船上也无工人。来到集中停泊点,铁锈色的三角形桅杆高高竖着,密密麻麻。一个三角形桅杆下面便是一艘船,船上有一整套采砂设备,柴油机、管道、抽砂泵机,钢铁桅杆昂然而立。
此时的骆马湖宁静而美丽,但6月1日前,这里还是繁忙的大工地。
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上密集了数千艘船,通宵非法采砂
5月19日,记者在宿迁骆马湖水域,见到路上一辆辆大型运砂车不时开过,道路两侧则是河砂堆集场。登上骆马湖大堤远眺,湖面散布着数不清的采砂船,繁忙无比。记者乘坐快艇驶入采砂区,发现每个采砂点相距数十米到一两百米,规模大小不一。
越靠近采砂船,水面的颜色越丰富,本是青色的湖水,在采砂船洗砂废水的冲洗下,变成了一片浑黄。船上机器轰鸣,再加上洗砂的水流声,震耳欲聋。
“桅杆越高,表明吸砂管道钻得越深,吸砂能力越强。”为记者开船的张师傅说,钻头深入到水下几十米,把地下的黄沙吸出,然后通过水洗,污水流回湖中,黄沙装进船里。“白天不让采砂,只有少数有‘保护伞’的敢采。”张师傅说。
果然,天黑后,骆马湖更繁忙了,机器轰鸣声更大了。一条条采砂船都亮起了灯,星星点点,把整个骆马湖都照亮了。张师傅住在骆马湖边,对于这样的场景早已熟视无睹,他说,这些采砂船通宵采砂,他已习惯了在这个繁忙的大工地旁生活。
记者从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了解到,骆马湖宿迁湖区共有采砂及运输船只4000多条,直接从业人员近两万人。“一个采砂老板后面是复杂的利益网,既有利益链的问题,也有与沿湖乡镇和渔民之间的利益纠葛。”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矫勇说,非法采砂问题表面是在湖里,实际是在岸上。
成片采砂面占湖面41%,过量采砂使骆马湖处于生态灾难的边缘
“清清的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啊,从西望不到东。”美丽富饶的骆马湖是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湖面面积375平方公里,跨宿迁、徐州两市,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调节湖泊,也是沿湖地区的主要水源地。
宿迁市环保局提供的一份文件显示,骆马湖年出黄沙量为1亿至1.3亿吨,湖区成片采砂面积达到118平方公里,占湖面的41%,过量的采砂已经让骆马湖处于生态灾难的边缘。该局副局长路黄中说,由于非法采砂的进行,整个骆马湖的生物链出现断裂,生态破坏严重,湖水水质恶化,影响到骆马湖为南水北调供水的安全。
随着采砂船越来越多,张师傅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以前骆马湖的湖底就像平底锅一样,平均水深也就三四米,而现在采砂最严重的地方,水深已经达到60多米,水草没了,鱼也没了。”3年前,张师傅一年打鱼的收入能达到6万元左右,而去年,已经降到了3万元,“休渔期正是鱼类产卵的时候,可几千艘采砂船日夜不停地开动,完全破坏了生态。”由于采砂船在湖上进行无序开采,他的网箱经常被过往船只拖走,养的鱼没了踪影。“这吃的都是子孙饭啊,把河砂都采光了,还能吃什么。”
相比之下,采砂老板的利润可谓暴利。据估算,一艘普通采砂船一天可采砂2000吨,现在市价每吨9元,除去成本,每天的利润在1万元以上。
除了采砂船主,地方相关各方也在这一利益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表示,骆马湖周边的一些乡镇采用“收费”的方式卡住“采砂权”。地方乡镇拥有对湖面的分配和使用权,许多出租的水面常被用于非法采砂。此外,得利方还有装船厂。为了采到更深的砂子,船都要改大,几米高的桅杆都要改到二三十米甚至四十米,张师傅说,“一条船舶的建造成本大约在100万—400万元。”
“多龙治砂”难禁采,禁令生效需理顺管理体制、形成长
扫描关注人民之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