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法治社会>法治案例
法治案例

中纪委揭秘贪官“白手套” 将黑钱漂白逃避制裁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瞿芃  时间: 2015-05-15   上传:redcloud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腐败分子被震慑住了但还在窥测方向甚至困兽犹斗,一些腐败行为变得更隐蔽、出现了新花样。比如,退居幕后,通过“代理人”收受、保管和打理违法所得的“白手套”;利用职务影响,家庭成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的“一家两制”;等等。这些新问题、新动向,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登“警惕新动向、严厉惩贪腐”系列报道,解剖案例,查找病因,寻求对策,为有针对性地防治提供参考。敬请关注。

“白手套”与权力“黑手”相伴而生,其目的就在于为腐败行为提供遮掩和“保护”。从查处案例看,“白手套”纵有极强的隐蔽性,也逃不过执纪执法机关的“法眼”,藏在“手套”里的权力“黑手”,终究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4月上旬获刑的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被认为是“非典型性”受贿的典型代表。

如何“非典型”?据办案人员介绍,除收受“传统”贿赂少、“新型”贿赂多外,季建业还假他人之手收受、保管财物,并与相关人员订立攻守同盟,一旦发现组织调查,便称财物并未实际占有,给自己留足后路。

通过“管家”、“代理人”来收受、保管和打理违法所得,季建业并非孤例。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有丁书苗这么一位同攻同守的“代理人”。这些“管家”、“代理人”也被形象地称为“白手套”。

从近年来查办案件情况看,“白手套”正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更新更隐蔽的腐败方式。亟待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发现并斩断藏在手套里的弄权谋私“黑手”。

什么人在充当“白手套”?

记者发现,对于“白手套”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普遍认为,“白手套”是指替别人把“黑钱”漂白、替别人打掩护的人。比如,帮助季建业保管和打理赃款的苏州市锦联经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东明,就是季建业的“白手套”。季建业1132万元受贿款中,有910万元放在徐东明处代为保管打理,甚至不需要徐东明出具任何手续。

中国监察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斌雄教授解释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