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湖南报道>乡镇人大
乡镇人大

凉伞镇:巧搭跨省“连心桥” 共增振兴“新动能”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投稿   作者:杨曼达  时间: 2024-02-01   上传:杨柳

“新晃凉伞镇与贵州省山水相依、人文相亲,如何加快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步伐,推动两省边界生态环境优化、绿色产业崛起,使营养沃土变成‘聚宝盆’,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党委书记钟晓华说。

凉伞镇位于湖南省的最西部,与贵州省的“四县六镇两街道”接壤。自签订“联合党建+边界六联”协议以来,每年湘黔边界乡镇都以轮流主办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在各自辖区举办多层级、多领域的联谊活动。

1227061219.jpg

新晃凉伞镇、玉屏皂角坪街道组织人大代表参观皂角坪街道瓮阳村。摄影/张丽

前瞻:交流互动,制定区域一体化交流合作互鉴制度

近日,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联合组织县镇人大代表40余人,开展以“环保行”“产业旺·乡村兴”为主题的联谊互访活动。人大代表在皂角坪街道瓮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黄桃产业区、香猪养殖产业区、玉屏县箫笛博物馆等地进行调研学习,了解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带动情况,人大代表肯定了皂角坪街道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和人大代表争当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做法。“黄桃成熟时,一亩纯收入能达6000余元。”皂角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力说。

随后,调研组在凉伞镇桂岱村光伏发电基地、桓胆村“百寨千人带万户”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八江口村少数民族团寨等地调研,围绕“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进行实地察看,并就边界区域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实现合作共赢是湘黔交界乡镇共同的追求。”凉伞镇镇长李文斌说:“我们必须在不断完善‘联合党建+边界六联’机制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交流互鉴,进一步深化合作制度,促使双边在思想理念、变革创新、责任落实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推动双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步调一致、协同推进,为打造湘黔边界‘共美共富共享’乡村振兴新标杆凝聚同心力量。”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赞同。双方经过充分交流形成共识,开启“边界人大工作双向交流督查·共护绿水青山”模式,为毗邻乡镇深化合作、取长补短、联动共治取得实效奠定了制度基础。

657945242.jpg

新晃凉伞镇人大主席团、玉屏皂角坪街道人大工委开展跨省边界联组座谈会。摄影/张丽

近年来,凉伞镇与贵州三穗县雪洞镇联创共建“1234”工作模式(即“一项机制”“两项重点”“三个保障”“四个平台”),边界人大工作交流合作成效显著。双方以跨省代表联络站“月月有交流、季季有活动”机制为依托,每月组织两地人大代表围绕交界地区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调研、开展座谈会,通过搭建共治平台共享履职经验,促使文化差异融合;通过共同制定联络站工作、活动、学习、调研、监督等8项制度,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截至目前,两地共开展座谈会8次、提出建议18条、联合调研5次,共同开展法治宣传14次、调处矛盾纠纷10起,通过“联合鸣锣喊寨制度”共同开展消防宣传27次、“扫黄打非”专项行动2次、夏季社会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1次,为进一步激活边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稳定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创新:联合监督,构建“百寨千人带万户”跨省履职格局

为进一步促进湘黔交界乡镇党建引领在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凉伞镇牢固树立“乡村为民建设、以群众为中心”理念,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1+4’党建+微网格”基层治理基础上,注重民主精神培育、素质锻炼、实践操作,依托微网格载体,不断创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模式——“边界联合监督+百寨千人带万户”(即:全民监督、百寨整治、千人示范、万户参与)联合整治模式,坚持在辖区万户参与、边界联合监督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基层共治合力,为助推边界乡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实效,汇聚起协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边界联合监督+百寨千人带万户’模式是一次创新性探索,一方面是为了增强边界群众和美乡村建设的思想行动自觉性,促使党员干部与群众勠力同心、步伐一致形成强大推进合力;另一方面也是为早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凉伞镇党委副书记杨清勇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在‘联合党建+边界六联’模式的基础上,持续加大产业共创、文旅互动、民生共享等各方面的合作督查、互帮互促,共同实现全面振兴!”

为切实发挥湘黔边界各级人大代表跨省履职作用,凉伞镇借助“1234”机制搭建联合监督平台,创建“随手拍”举报奖励机制,动员两地人大代表、群众加入环境整治监督队伍,联合组织监督人员不定期深入交界村(社区)进行实地察看。通过找问题、查漏洞,对发现的环境污染情况及时向两地人大反馈,充分发挥群众联合监督作用,构建起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全新治理格局。

图片1.png

凉伞镇党委和三穗县雪洞镇党委成立省际边界联合委员会。摄影/杨德勇

“之前共同美化环境的意识没那么强,现在经常有人大代表来我们这进行大督查,‘湘黔一家、水土共保、环境共护’成了朗朗上口的俗语,于是大家都跟上‘潮流’互帮互助进行庭院环境美化。隔壁村的王大爷,子女都出去打工了,他们虽是贵州人,但我们都不分彼此,经常邀亲朋好友到他家进行院坝和灶房的修整改造,这些举手之劳不仅让大家的关系更亲近了,也让团寨周边的环境焕然一新,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寨道路亮洁如新,真是太好了!”马宗村周大姐笑着说。

图片2.png

皂角坪街道袍木垅村人大代表和凉伞镇万家村人大代表联合走访。摄影/吴先润

“我们村在两省交界处,人居环境要提升,需要两地群众共同支持配合。现在有湘黔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交流平台,又有联合监督、万户参与的整治模式,我们坚信我们的家园肯定会越来越美丽,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红火。”凉伞镇万家村党支部书记吴先润自信满满地说。

目前,凉伞镇与三穗县共同出资出力对凉伞镇花园村枫木组至三穗县雪洞镇界牌村界牌组长约4000米、宽约4.5米的公路进行修整硬化,使边界百姓出行更方便;两界人大代表对毗邻村(社区)共开展集中巡查31次、定向督导15次,接到群众反馈问题38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联合监督平台的设立为彻底消灭边界区域“脏、乱、差”现象,促进两省环境卫生整体改善提供了清晰路径。

实效:资源共享,打造独具边界民族特色的产业亮点

凉伞镇和皂角坪街道、雪洞镇隶属于不同省份,文化特色、治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凉伞镇洞察时势、抢抓机遇,积极与相邻边界人大工作进行充分交流就如何凭借丰富独特的差异互补优势、依托唯美健康的自然资源条件突破“同质化”藩篱,打造集“绿色生态、休闲养生、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

图片3.png

“联合党建+边界六联”签约仪式。摄影/张越

2023年,凉伞镇聚焦文体文旅融合,以举办首届“村BA”篮球赛、乡村振兴黄牛杯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邀请雪洞镇、皂角坪街道等地领导班子共同研究“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打、联创”工作,现场签订“联合党建+边界六联”协议书,将湘黔边界“六联”纳入到共同建设和发展的范围,共同探索“联合党建+边界六联”“以赛助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联合党建+边界六联”“1234”机制推动作用下,两地交流互动频次增加、群众关系固如胶漆、坚如磐石,营造出人人参与、民族团结、村村提升的浓厚氛围,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图片4.png

“村BA”篮球赛。摄影/吴诗云

为致力打破以往单打独斗的思想壁垒,助推区域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目标迈进,凉伞镇与边界乡镇人大充分交流如何利用节假日联谊活动、农特产品特卖会与边界经济发展形成的联动溢出效应,撬动附近村寨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共同建设边界团寨民宿、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通过农特产品、旅游产业、客源互动促使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5.png

凉伞镇人大代表与雪洞镇人大代表到花园村考察黄牛产业联创项目。摄影/秦万林

湘黔边界乡镇现已建立产业发展和务工输入输出互补机制,双方依托联络站信息化设备,打造网络数据局域共享系统,破除了省际产业发展和就业信息壁垒。近日,双方人大代表先后到各自辖区产业种植基地实地观摩学习14次、进行边界产业项目联创考察12次,凉伞镇与雪洞镇正筹备在花园村和界牌村建设500头黄牛产业联创示范点。目前,两地产业发展项目实现了高度互补,相互吸纳务工人员100余名,年人均增收9000余元,为进一步凝聚边界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联创合力、促进边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贡献了新思路。

“凉伞镇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一条主线’,秉持‘绿色环保、开放共享、生态兴乡’高效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共护绿水青山,把绿色发展融入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钟晓华表示,“我们将在‘联合党建+边界六联’的基础上继续依托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交流合作互鉴机制,加大与湘黔边界乡镇长期交流合作、互鉴规划的工作力度。通过组织干部互访、经验交流激发新共鸣、形成新探索,为促进边界团结、推动共建美好家园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打造独具边界民族特色的产业亮点汇聚强大合力。”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