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杨立三与周恩来的生死情谊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   作者:念琴  时间: 2021-07-08   上传:redcloud
他,是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设计者;他,是八路军步枪、地雷、手榴弹的研发者;他,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创始人。
他,就是出生于长沙县金井乡普通农家的我军“红色大管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
1954年12月7日。追悼杨立三同志大会上,周恩来总理站在昔日的好战友、好部下杨立三灵前发表讲话,几度哽咽;突然,他停顿下来,脱离讲稿,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段长征路上的往事。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这段往事,杨立三生前从未提起,直到总理亲口讲述,才让大家了解到这两位义薄云天的革命者之间以命换命的生死情谊。
红军过草地期间,随红三军团一起行动的周恩来患上了肝脓疡,昏迷不醒,极度虚弱。
苦思之后,彭德怀发令:“抬!”他嘱咐参谋长萧劲光:“你具体负责,立即组织担架队,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恩来等同志抬出草地!”
萧劲光抽出十几人组成担架队,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担任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毅然抬起了担架。
杨立三和大家抬着担架,深一脚浅一脚,在危机四伏的草地小心翼翼地前行。大雨瓢泼,杨立三和陈赓忙拿出油布和斗笠盖住周恩来的病躯,却任由冰冷的雨浇在身上。
杨立三体力十分有限,抬了两天,肩膀、小腿和脚底便满是伤痕,脖子一歪就痛。周恩来多次挣扎着要爬下担架,都被劝阻了。
入夜,杨立三偷偷给肩膀抹点药,第二天继续抬,寸步不离周恩来,整整六天六夜,硬是把周恩来抬出了草地,而自己却因此病倒了。
生死攸关时刻无私忘我的扶持——这段深厚的战友情,令周恩来终生难以忘怀。
周恩来与杨立三的友谊始于1927年。
“马日事变”后,中共湖南党组织遭受重创。杨立三被迫离开家乡长沙县金井来到武昌。他受湖南省委委派,来到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办公室报到。
周恩来:“我建议你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工作,叶挺在那里任师长。”在湖南老乡陈赓带领下,杨立三来到二十四师参了军。
在五次反“围剿”战中,杨立三战斗在后勤保障的战线上,既管筹粮筹款,又管物资运输,既管黄金银元,又管军火被服。
第四次反“围剿”时,兵站运输部部长杨立三与周恩来在瑞金再次重逢,受周恩来直接领导。8个月的相处,让杨立三受益匪浅。
因杨立三组织严密、躬亲巨细、精打细算,极大地保障了前线,周恩来对他十分赞赏,并在《红旗报》上表扬:兵站运输工作做得好!
第五次反“围剿”中,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多亏周恩来力挽狂澜,救了杨立三一命。
1934年某天,总动员武装部部长杨某跑了。当时正值中央苏区大稿肃“AB团”运动,杨立三因涉嫌放跑杨某被提审。
周恩来获悉,立马派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刘伯承前往核查。事实调查清楚后,为杨立三洗清了不白之冤。
在陕北,在西柏坡,杨立三又先后两次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任军委后勤部部长和中央华北局常委。
周恩来对工作要求又高又严,经常找杨立三谈话,亲授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授权。这样的领导,令杨立三佩服不已,干劲十足。
1950年7月,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兼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第五次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负责筹建边防军后勤部。
周恩来要求杨立三将后勤保障事宜拟电报报给他审阅,经毛泽东同意后,再以军委名义发出。
举凡杨立三拟送的报告和电报,周恩来的批示常是:“除加此处,余均同意。”紧密配合,亲密无间。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杨立三协助聂荣臻处理物资筹备和运力调配等事务,为把物资送上前线,想尽了办法。
1951年1月,在我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随后,杨立三马不停蹄,组织各军区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在杨立三提议向苏联订购油料后,周恩来指示:军用油料免除一切税款。大大解决了汽油问题。
十一
1953年,杨立三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未曾料到,病魔已向他靠近。
1954年5月,坚守后勤岗位27年的杨立三在签发完最后一份文件后病倒,被送进医院。
周恩来、彭德怀闻讯后,一致决定送他去苏联治疗,但他舍不得花国家的钱,拒绝赴苏。在总理再三劝说和催促下,杨立三才飞往苏联。专家对杨立三会诊后,很快确诊为脑瘤晚期。
十二
7月底,周总理前往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途径莫斯科,特意专程到医院看望战友。
总理握着杨立三的手,心疼不已:“立三同志,我来看你呀!时间只有十分钟。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治病,养好身体。我和同志们盼着你早日康复回国。”
从不轻易落泪的杨立三热泪盈眶:“谢谢周总理,谢谢。”
十三
1954年11月28日,杨立三在莫斯科与世长辞,终年54岁。12月3日,护送杨立三骨灰的专机抵达北京。
追悼会结束后,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周恩来驱车来到八宝山,无论如何都要为杨立三抬棺送葬:“当初是立三把我从草地中抬出来的,于公于私我都要送他这一程。”冒着凛冽的寒风,亲自带队为杨立三执绋送葬。
在周恩来、彭德怀等战友们的送别之下,杨立三含笑九泉。这份义薄云天的战友情,伴随着雄壮而高亢的《国际歌》声,回荡在神州大地。
 
 
参考文献:
1.李琴.《杨立三传略》.金盾出版社.2013年11月
2.杨立三.《杨立三文集》.金盾出版社.2004年7月
3.《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7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