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油溪桥村蝶变之美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人民之友》2019年第9期   作者:陈桂元  时间: 2019-10-09   上传:redcloud

    经过12年的守望和奋斗,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的守护之路、自力更生的精准脱贫之路、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谢志雄(中)带队到油溪桥村调研。

    有这么一个村,最近很火,上了《人民日报》,也上了中央电视台,一批又一批的基层干部前来“取经”,城里人一到周末纷纷前来度假……
    7月18日,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走进了这个备受关注的美丽乡村——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在仔细参观、深入座谈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谢志雄由衷感慨:“慕名而来,名不虚传,美村典范,当之无愧!”
    经过12年的守望和奋斗,在国家级贫困县这一偏僻贫瘠的土地上,油溪桥村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的守护之路、自力更生的精准脱贫之路、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美在好山好水好风光
    到过油溪桥村的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油溪桥村的诱人之美在于保护了原生态之韵味、原山村之体态、原村民之乡愁、原古老之风俗。一直以来,油溪桥村人十分注重保护一山一水,坚持“不填塘、不砍树、慎拆屋、慎挖山”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村庄规划,并一张蓝图干到底,已基本形成七大功能区:以漂流为主的江景观赏区、以古桥为主的民俗观赏区、以荷塘为主的农耕研学区、以橱廊为主的文化交流区、以绿道为主的生态体验区、以果园为主的互动拓展区、以休闲为主的餐饮服务区。
    在村庄建设中,村民认为,凡是祖先留下的,都是最珍贵的历史符号和历史记忆。为保留原始民居风貌,村里首先从贫困户住房开始,按规划进行外墙风貌改造,再在房前加建迎客门,使民居风格更亲切、更古朴。村里荷塘边有一栋曾用于烤烟加工的厂房,有人提议拆除。为留住乡愁,村支两委组织村民反复讨论,最后决定采取加固改造的方式,将其打造成农耕农具博物馆。如今,农耕农具博物馆成为城里人最感兴趣的新奇景点。
    在油溪桥村,“不砍一棵树”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一条死规定、硬规矩。“每个村民每年植树造林不得少于100棵,每名村组干部每年义务植树不得少于500棵”也被定为硬性任务,必须完成,只能多,不能少。经过多年的努力,油溪桥村的荒山开发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92.8%,游道两旁四季有花,村容村貌令人赏心悦目。

美在共创共建共致富
    12年前的油溪桥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村级负债4.5万元。面对贫穷面貌,村民“眼不哭、手不伸、嘴不闹、心不凉”,发扬“红旗渠”“挑山工”精神,开山劈石、垒坝修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乡村奇迹。村民敏锐地看到,自己一直坚守的绿水青山,就是致富的金山银山。村支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综合山水、生态、农业、民俗等“稀有元素”,依托境内油溪河奇、秀、美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油溪河峡谷漂流景区,打造文化长廊、清代石拱桥、杨洪岩古风雨桥等历史文化景观,建设休闲度假观光园,开发休闲垂钓、稻田摸鱼、中耕锄草、酿制果酒等10余个农事体验项目。同时,依托本地特有的气候和土壤特性,走“一村多品”“一户一特”“一户多业”之路,探索发展田鱼养殖、甲鱼养殖、小籽花生、错季经果林、牛羊养殖等特色农业,建成甲鱼养殖和稻田养鱼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10余种农产品成功注册“油溪桥”商标。如今的油溪桥村,是全省首个整村创建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综合收入1300万元的美丽富裕之村。
    在油溪桥村走访,最让人关注的是该村在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四不”特色:不要发工资的员工、不要花本钱的产业、不要花租金的基地、不要愁销路的产品。油溪桥村的“四不”管理和建设模式缘于“村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湖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推广。10多年来,油溪桥村着力推动人力、物力和资源整合共享,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无论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还是专业合作社,村里都采取村委统一组织开发、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合作社统一规划管护、技术人员统一培训指导、农民统一参与行动的“五统一”模式。农家乐同样实行公司化运作,统一经营、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确保村级有产业、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分红。
    油溪桥村还建立起“一传二帮三带”工作机制,以传授技术为主线,倡导富帮穷、先帮后,实行党员干部带、致富能人带、先进模范带,推行村委牵头、村组干部结对帮扶、全体村民联动帮扶,确保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一个不少、一个不落”。村里开发的扶贫项目——钓鱼山庄,每年可为贫困村民创收4万余元,村扶危济困基金会发放救助金62万余元,帮助困难家庭改造危房36栋。

美在民议民办民管理
    在油溪桥村,有村民理事会、项目理事会,有获评“全国用水者模范协会”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有“四大会议”(动员会、交流会、交心会、表彰会),还有通报会、听证会、评理会等新型议事模式。这些“微”自治组织,始终秉持“村里的事情商量办、村里的事情一起办”的原则,以村民“小协商”推动村级“大治理”。
    在油溪桥村,有“八禁”“五包”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禁赌、禁炮、禁烟、禁渔、禁塑、禁伐、禁猎、禁铺张浪费,包庭前卫生清扫、包绿化管护、包美化建设、包设施维护、包污水净化,引导村民自觉改掉陈规陋习,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以村为家、以业为乐、以邻为友、以和为贵、以简为荣”在全村蔚然成风,实现了以“小规矩”推动“大文明”。2017年,油溪桥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在油溪桥村,还有一项创新之举——“积分制”管理模式,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积分制管理细则对村民出工出力、责任义务、产业经营、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实施量化计分,设立奖励量化指标35项、处罚量化指标41项,逐户逐人逐岗考核,并坚持“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开、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积分高低与产业收益挂钩、与干部绩效挂钩、与评优推选挂钩、与物质奖励挂钩,以“小积分”激发“大活力”。10多年来,全体村民为集体建设义务筹工7.6万个,实现了建设项目所需劳动力。

美在党建引领强动力
    油溪桥村有一位“名人”,获得了“中国好人”“全国新农村致富带头人”“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等40余项大大小小的荣誉称号,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2007年,在外经商的彭育晚回到油溪桥村。在5000多个日子里,他凭借坚定信仰、先进理念、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坚持佩戴党徽,坚决不在公开场合穿拖鞋、短裤、睡衣,绝对不进高端消费场所,严守财经纪律,发挥了领头雁作用,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
    彭育晚坚定地认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建好了党支部,才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建好了党支部,也远比引进一个项目、争取一笔资金的作用大得多。为此,他积极推行村“两委”委员公开竞选制,以“三比三看”为竞选标准,比信念、比作风、比奉献,看谁服从意识强、看谁服务态度好、看谁业务素质高,大胆吸收有学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乡村精英和年轻党员进入村组班子。如今的油溪桥村“两委”委员平均年龄不到36岁,大专以上学历达6人,先后被授予“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基地”“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油溪桥村,每一名党员都牢记“三先规定”,拆除乱搭乱建先从党员开始、义务筹工先由党员带头、落实处罚先从党员实施。在油溪桥村,对党员实行“定岗、定点、定责、定项”和“月度、季度、年中、年终”考评及廉政勤政档案管理等,设置党员公益事业和捐款筹工公示栏,要求党员戴标上岗亮身份、发展致富当能手、学习生活贴群众。2016年,油溪桥村被确定为娄底市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和村干部培训基地。
    持续发力有收获,久久为功天酬勤。2018年,油溪桥村实现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9544元,村级集体收入112万元。昔日的吃穿住“三愁”之村,如今已成为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百强特色村庄”“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40余项荣誉称号的美丽乡村。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