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大智库>创新事例
创新事例

【征文】忆《人民之友》与立法工作砥砺同行的友情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   作者:钟 实(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原主任委员)  时间: 2018-03-16   上传:redcloud

时间如过隙白驹,弹指一挥间,《人民之友》迎来了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在媒体资源匮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之友》作为全国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人大期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一肩挑起了宣传我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担,迅速成为我省人大工作对外宣传、交流的主要窗口。说来也巧,《人民之友》创刊之时,恰逢我省地方立法工作起步之际,三十年来,《人民之友》秉持“传播法治精神”的办刊宗旨,高度重视对我省地方立法工作的宣传。正因为《人民之友》与地方立法工作“相识于微、惺惺相惜”的这份感情,每每忆及《人民之友》的创刊历程,我的心里总是感觉特别亲切。

翻开一本本发黄的《人民之友》,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确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以后,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开启了法制建设的漫漫征程。1979年,地方组织法明确授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1980年我省通过了第一件地方性法规。三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立法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宣传我省民主法治建设主阵地的《人民之友》,既见证了我省立法工作发展的每一重要时刻,又不断为我省立法工作提供崭新视角,传播最新动态,搭建交流平台。

三十年来,《人民之友》始终如老友般,不遗余力地为我省地方立法工作提供新视角、新观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省立法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和有效机制,立法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我省立法工作最需要汲取“养分”的时候,《人民之友》大力宣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期的重要立法,积极介绍国外有关立法工作的程序、机制等情况,在资讯不甚发达的年代,极大地拓宽了我省立法工作的视野,为地方立法工作送来了“及时雨”。除此之外,《人民之友》还加强与全省各级人大、兄弟省市人大之间的互动,及时报道它们法治建设中的新动态,积极为增进全省各级人大立法工作交流架设桥梁,为我省借鉴全国各地的立法经验打开了一扇广阔的知识之门。

三十年来,《人民之友》始终如老友般,不遗余力地宣传我省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好做法、新成效。为了让纸面上的法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立法工作更加深入地走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人民之友》致力于对我省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宣传。三十年来,我省制定的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条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募捐条例等重要地方性法规,正是通过《人民之友》的深入宣传和全面解读,才更为迅速地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遵照执行。为了推介我省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中取得的成效,《人民之友》对我省开展立法听证、立法中(后)评估、专家咨询论证、立法协商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通过《人民之友》的传声作用,我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有益经验在省内外广泛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十年来,《人民之友》始终如老友般,不遗余力地为我省立法工作提供理论交流、观点争锋的平台。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改革任务的纵深推进,设区的市、自治州被赋予地方立法权以后,我省立法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亟需我们与时俱进地推进地方立法理论创新。三十年来,围绕着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达到“良法善治”的目标,《人民之友》定期刊发了有关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备案审查、立法计划编制、立法后评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设区的市、自治州行使地方立法权的权限等方面的理论文章。这些理论大讨论,为地方立法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交流平台,进一步启发了地方立法工作者的思维,为助力地方立法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三十年辛勤耕耘,三十年风雨历程,《人民之友》始终坚持做好人大新闻、讲好人大故事,在业界树立了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