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读《论语》的最高境界在于悟“道”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转自腾讯   作者:黄信振  时间: 2017-05-09   上传:redcloud

我们在理解前人的智慧,不能单纯采用机械式的组合与逻辑而去学习,否则将会离道越远。

《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了儒家圣人孔子在问礼于道祖老子所发出的感慨: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迁《史记》(资料图)

这段记载的真实性被上古时代的诸多典籍引用,而且司马迁作为汉代有名望的史官家族出身的人,手上必定是有相关的内容,否则怎敢将这样的内容置于后世人面前。

孔子想问的是“礼”,老子却给了他“道”

这次会面,孔子本来是因“问礼”而去,但是最后得到的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礼”,而是“礼”所不能涵盖的内容。道祖老子给的回答并非对于“礼”,比如“去子之骄气与多欲”这句话就与《道德经》中的“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孔子见老子图(资料图)

所以,我们会发现,将上述一段历史记载,与《道德经》的内容关联起来的时候,变成了孔子求“礼”,道祖老子授之以“道”,里面包含了道教中自身“个体”如何在内炼成形的方式下,与“天下”如何融合;“个体”如何不被“物”所牵绊与固化,修炼过程中要秉持去除骄奢等后天习性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孔老夫子当年问“礼”,应该是问到不少这方面有意义的学问。但是,他对道祖老子这番“道”化,不仅没有失望,而且相当佩服,以“其犹龙邪?”作总结。

分享到 0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