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随笔
随笔

为“文人”正名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人民之友》2016年第2-3期   作者:甘正气  时间: 2016-05-12   上传:redcloud

随笔ï¼?-3期)(图二)_副本.jpg

 

不知道从何时起,“文人”被污名化了,特定语境下的一时评价被放之四海。谈到文人就没什么好话,“文人相轻”、“文人无行”、“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似乎什么脏水都可以往文人身上泼。
    难道“武人”就不“相轻”?
    韩信算武人吧,所谓“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侯周勃,灌婴以及樊哙也都是武人吧,但韩信就公开地瞧不起他们,“羞与绛、灌等列”,还气愤地说:“生乃与哙等为伍!”周勃、灌婴又瞧不起陈平,说他盗嫂受金无所不为,是徒有其表、靠脸吃饭的绣花枕头。
    被后人尊为“武圣”的关羽,他瞧不起的人就更多了,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他瞧不起,马超他看不上,孙权他还是不入眼,孙权想和他做儿女亲家,派使者到关羽处为儿子提亲,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这些都是见诸正史的。
    “相轻”的岂止文人?用钱钟书的话说:“古代中国人瞧不起蛮夷,近代西洋人瞧不起东方人,下属瞧不起上司,学生瞧不起先生。”骄傲是人性的普遍弱点,并不是文人的独有属性。
    “武人”是否就“有行”?白起杀降40万,残暴嗜血。项羽可谓武人中的武人,但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动辄“屠城”,打不赢就出阴招,绑架刘邦之父、王陵之母,无大将之风,有土匪之气。霍去病是标准的武人吧,皇帝为他修了大宅,让他去看看,他豪气干云地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于是“上益重爱之”。其实,据《汉书》记载,他出击匈奴时,特意绕道老家大买田宅奴婢(说是为父亲买的),击匈奴回国时,又绕道老家把弟弟霍光带到长安,任为郎官;在军中,他的粱肉多得吃不完,却不能让士兵吃饱,自己还有心思踢球为乐。董卓、吴三桂、袁世凯、曹锟都是武人,能说他们“有行”?
    倒是文人出身又出入战阵的,如颜真卿、文天祥、于谦、史可法、蔡锷正气浩然,更有气节。
    真的和“文人”有点联系的是“文弱”,文人染翰操觚,不舞枪弄棒,有案牍之劳形,少健身之习惯,一般肌肉欠发达,这和职业有关。但“相轻”、“无行”则和“文人”这一身份无涉。无论是文人、武人,还是商人、工人,每种职业的人里都能找到有这些缺点的,这些缺点不是“文人”的“特产”,也不“盛产”。可以说某个文人“无行”,或者如郭沫若笔下的婵娟骂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但“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笼而统之地说“文人相轻”、“文人无行”之类,是典型的“贴标签”、“一刀切”,轻率、粗疏,难以服众。
    “文人”本是一个褒义词,古称先祖之有文德者,《尚书》《诗经》俱在,班班可考,后来差不多沦为了一个贬义词,这似乎与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反智主义”有关。
    文人,读书较多,有独立思想,具批判精神,相信不迷信,服从不盲从,不易被忽悠,难以被驯化,需要被说服而不能被压服,《礼记》有言:“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文人在很多朝代都被当作“刺头儿”,被视为脑后长反骨,肉体不能像判决苏格拉底死刑那样予以消灭,就语言上打击他、羞辱他,让人不敢阅读、思考、写作,逐渐信奉《1984》里说的“无知即力量”。
    民间“文人”好像也不是什么好词,不是有个段子嘛,甲对乙说:“你是一个文人”,乙激动地反击:“你全家都是文人!”再加上“读书无用论”的沉渣泛起,“成功即有钱”的悄然盛行,“文人”似乎更为人所不肯做、不屑做了,这无疑与知识经济、智识社会的滚滚车轮背道而驰。
    现在,到了为“文人”正名的时候。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希望将溅到“文人”身上的污点洗刷干净,企盼真的文人雅士铺天盖地而来。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