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随笔
随笔

人,应该有契约精神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人民之友》2015年7期   作者:邱海云  时间: 2016-03-01   上传:redcloud

随笔ï¼?期)(图二)_副本.jpg

 

 今年三月,朋友转发了一条众筹的微博,一个叫邓林杰的小伙子收到了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学费和生活费需要50万元。他向社会筹款,资助者可在两年后获得本金连同利息的偿付,他还承诺会利用特长为每位资助者制作书法和篆刻等工艺品表示谢意。
    我看了这条微博,觉得这小伙子挺有创意。
    6月,朋友在微博上晒出她资助了1000元之后,邓林杰回复的感谢信和制作的一个篆刻章。我这才知道,这个小伙子已经通过众筹,实现了他的出国留学梦。
    在采访中,邓林杰说:我会遵守“契约精神”,因为提前享受到了别人给予我的帮助,所以日后有些牺牲也是正常的。
    几乎是同一时间,微博爆出一个叫康夏的文青,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带不走,所以卖掉我的1741本书》,24小时之内,他收到77万书款。但网友晒书显示,重复书目达60种,其中《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现11次。后来康夏在采访时承认,因为买的人太多,所以另买了6000本凑数。“康夏卖书”一夜之间变了味。
    两个关于契约的故事,让我再次重新审视我们这个时代的契约精神。我一直认为,人,应该有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在西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文化。西方人很具有契约精神。日本的手岛佑郎在《犹太人为什么优秀》一书里写道:可以说,犹太人特有的思想就是他们的契约思想。人和上帝之间有契约,人和人之间也有契约。即使在结婚的情况下,新郎也要给新娘一份《结婚契约书》。
    有这样一个广泛流传关于契约精神的故事。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他的父亲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这座坟墓,后来因为生存所迫,不得不转让那片土地,父亲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多家卖主,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契约精神就是对规则的无条件尊重和敬畏,就是对职责尽职尽力,对承诺绝对兑现,对规则严格遵守。那份延续了几百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承诺不是随口说说,而是一种行为准则。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承诺也是一种契约。承诺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同时也能见证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承诺的事要千方百计去实现,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读库》的张立宪曾讲述过一个《托付》的故事,关于读库在重情重义热心肠的丰子恺后人帮助下,拿到弘一法师墨宝的故事。丰子恺先生曾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即李叔同所希望得到的漫画,我(丰子恺)一定会遵照教诲画下去。为完成恩师的心愿,历经半个世纪的流离、动乱和疾病,丰子恺最终完成《护生画集》。丰子恺先生和他的后人“他们都是当得起托付的人。”
    这个故事和当年我们学的课文《同志的信任》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得起托付”,这是当今社会分量极重的五个字,是一种对契约精神的弘扬。契约精神汇集了世间美好的东西,如诚信、善良等,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加以维护和传承,让这个世界如阳光普照,到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但愿我们每个人能把契约精神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