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法治社会>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聚焦干部驻村:好样的!第一书记们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锦庚 卞民德  时间: 2015-12-11   上传:redcloud

  山东省莒南县涝坡镇东店头村第一书记孙健(右)与村民同劳动。
  资料图片

  山东省直机关工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孙军,常骑着自行车在无棣县水湾镇水湾村忙碌。
  资料图片

  干部下乡,驻村蹲点,是党的老传统、好传统。不过,有的干部,下乡放“空炮”、瞎承诺;有的干部,驻村摆排场、走过场。来来回回,干部换了几茬,村里没啥变化,群众不买账。

  有人揶揄,干部下乡,基本不顶用,基本不欢迎。

  这话,玉皇庙人却不爱听,跳着脚地不赞成。这大半年,为争取个驻村干部,老少爷们火急火燎,费尽了心思,跑断了腿。

  山东省郓城县黄集乡,有17个村,玉皇庙是其一。自2012年起,按贫困程度大小,省里先后向郓城县16个村派了驻村干部。3年过去,8个村已脱贫,8个村正解困。玉皇庙人坐不住了,眼巴巴看着人家日子越过越好,能不着急上火?

  不给咱派,咱就去要!

  5名村民代表猛抽一口烟,联名给省委组织部长写信,要求就一个:派个驻村干部来。

  玉皇庙人要的,不是进村点卯人,而是扎根干事者。在山东,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号:第一书记。这些人,像一大把种子,撒在齐鲁大地的角角落落,进村入户,抓党建、促脱贫。一年到头,吃住在村,解百姓忧。

  前些日子,一批第一书记任职期满。乡亲说的最多的词是“感谢”,感谢第一书记、感谢党;提出最多的要求是“留下”,希望第一书记不要走、继续干;出现最多的场景是“不舍”,大家拽着第一书记的手,泪花点点不让走。

  这年头,群众评干部,越来越“挑剔”。这些第一书记,到底哪来的魅力,能让群众留恋?

          

  村里的事,谁说了算?

  “不是要取代村干部,而是要把散乱的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

  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地处沂蒙山区。村外,山清水秀。村内,房屋杂乱。

  曲阜师范大学选派的第一书记赵坤,进村好一阵,难见村支书人影。问村民,都说支书没大在村。去家里找,支书老婆却讲:他没大在家待。

  再看村两委,5个班子成员,只剩“一个半”:村委会主任搞土地流转,算一个;一个支委常年在外跑大车,农忙回家,算半个。还有两个支委,一年难得回趟家。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罗家庄现状如此,难怪贫弱。

  找到了病根,重在对症下药。赵坤苦口婆心,找回在镇上做生意的支书张宜利。一有机会,就带上他外出参观考察,开眼界、换思想;有事没事,让他在村里多亮相,工作冲在一线。一来二去,张宜利敢拿主意敢做事,村民有了主心骨。

  “根据村里的情况,把发展项目分成农业、林业、养殖业3大块,由3个村干部各管一摊。支书不具体分管事务,心思用在跑资金、跑项目上。”赵坤再出一招,给每个村干部“找点事”。这么一摆弄,罗家庄村级工作大变样,再也不是“领导班子一大片,一个干活其他看”。

  就说支委杨洪柱,负责养殖业。说白了,就是管好发给20家贫困户的扶贫羊。杨洪柱的认真劲儿,让村民们直竖大拇指。哪户啥时生了小羊,谁家新买几只大羊,杨洪柱门清。两年下来,村里的羊存栏量,由最初的500多只,发展到2000多只。

  抓好党建促脱贫,是第一书记与以往帮包干部的最大不同。山东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历史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班子、人的问题。建个好支部,才是改变一个村庄贫困面貌的治本之策。

  “第一书记不是要取代村干部,而是要把散乱的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出主意在身后,把‘好’记在村干部头上,自己甘当‘影子’和‘梯子’,帮着他们树威信、干事业。”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高尚山说。

  抓好村班子,必须立足长远,招揽人才,培育延续发展的后备力量。

  无棣县水湾镇郭辛店,情况比罗家庄还复杂。村不大,汉族、回族各占一半。2011年换届选举,全村19名党员,愣没选出个支部书记。老班子的5名党员落选后,不参加组织生活,村里工作无法开展。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孙巍心里明白,选不出个“当家人”,村里就甭想发展。

  合适的人选,倒是有一个。现任村主任肖景民,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选举中获得90%以上村民的支持。上任后,他带领村民清边沟、修道路,威信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