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遍地花开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姚茂椿   作者:姚茂椿  时间: 2015-07-06   上传:redcloud

望着满地银闪闪金灿灿的金银花,人们想不到,二十年前,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是怎样的贫瘠。

这是一片瑶胞的聚居地。在随领导住下调研前,我已从一些途径对省内瑶族有所了解。在缓慢爬往深山的车上,我的脑中闪过勤劳艰辛的高山瑶、过山瑶、平地瑶,闪过一本厚重的瑶族典籍《盘王大歌》,还闪过在遥远的湘南边境江华瑶乡留下的一幅幅画面。我纷繁的想象里,地处湘中腹地隆回县的瑶乡,一定林茂畜旺,一定温饱不愁。

一台摇摇摆摆的小车,显得有点孤独。我们长沙三人,加上县里领路的干部,前后左右恰好一车。与湘西差不多的山路,折磨着老旧的轿车,颠簸起伏,转弯抹角,沿途腾起滚滚的灰尘。车过小沙江,挤进区公所一位当地瑶族干部,继续爬往高海拔的深山。

在虎形山,乡领导见我们时一脸的惊诧。我们的到来,让他们兴奋得无语。

不多寒暄,大家抬腿往山寨走去。虎形山瑶乡和茅坳瑶乡,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生活现状,点点滴滴都能够刺痛人。远望田土、山寨,一股似曾相识的气息,迎面而来。清新的空气,夹杂着寒冷,不时飘过什么东西霉变后的味道。像个被人遗忘的破败村落,从许多年的时光中,突然出现在眼前:歪屋,破瓦,一些碎木屑、烂菜叶,泥坑中人和牛浅浅的脚印。

我走过湘西的许多山水,也到过其它的一些贫区,感到面前的景象,更触目惊心。

一户木楼矮小的人家,中门大开,带队领导紧随瑶乡干部进门察看。大喊几声,没人回应。门边又湿又滑,门槛矮小,堂屋的地面坑洼不平。仅有的两间房,几乎空空荡荡,生产生活用具极其简单。我们询问放粮食的地方。瑶乡干部东翻西找,才在黑黑的角落发现十几个红薯,矮墩墩的米缸几乎见底。简陋的木床上,一条薄薄黑黑的破棉被,潮湿,散发着臭味。乡干部介绍,这家,是这个寨条件比较好的。

在另一瑶寨,我们看了一户公路坎下的人家。在那还称不上一栋屋的家里,我感到有些无处不在的寒气,从夏天烈日关注不到的某些角落,嗖嗖地射向我们的脸和身体。几根黑小粗糙的木柱,夹着一些薄木板,简单地围起了一间房,既是厨房,也是卧室。我们小心翼翼,生怕惊跑了进屋前听见的小孩声音。可进得屋来,却空无一人。一个破锅子,几个黑瓷碗,放粮的瓦缸没一粒米。地板的一角铺着几层稻草,连薄薄的棉被也没有。屋上盖的杉木皮,已被日晒雨淋变黑,有的地方一块块地腐朽发霉。

带队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本来就显沧桑的脸,阴郁深沉,持续地黑着。那天离开烂木楼后,乡干部才说,这家只有两条长裤,大人穿上去做农活,小孩躲在地板下面。看得出,领导离开时,双腿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们的眼里闪着泪花。领导态度坚决,提出在乡里住下,用几天时间走走看看。这让陪同的干部为难,僵持不下,他最后只得陪我们返回区公所,请干部腾出房间,让我们住了下来。

瑶乡的夜晚,异常美丽。月色皎洁,星光闪烁。一个个瑶寨,沉浸在虫声唧唧吟唱、晚风打着节拍的梦里。人声,蛙声,虫鸣声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