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5309264 | 收藏首页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湖南人民之友>人文阅读>文学
文学

春光明媚话踏青

http://www.hnrmzy.com  文章来源:本刊原创   作者:袁文良  时间: 2015-03-17   上传:redcloud

踏青,也称春游,是每年春天人们热衷的一项活动,而这一民间风俗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据《晋书》中记载: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人们都要结伴而出,到郊外游赏春景,感受春意。而一些文人雅士在踏青春游之时,倍受浓浓春意所感染,一个个不免诗兴大发,写下了不少有关踏青春游的名篇佳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古代,人们春日郊游,为的是祛除不祥。晋代诗人张华的《三月三日后园会》一诗就说明了这点:“阳气清明,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逸豫,桑麻滋荣;纤条披绿,翠华含英。”晋代另一位诗人庚阐在与友人一同到郊外踏青之时则作了一首《游仙诗》:“乘彼六气渺茫,辎驾赤水昆阳。遥望至人玄堂,心与罔象俱忘”,短短24个字,就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一种物我两忘的逍遥境界,说明了诗人当时置身美景,凝神遐想的心情。北魏时期的杰出诗人徐陵由于公务在身,只得于傍晚出游赏春,而晚间之景也使诗人浮想联翩,留下了题为《春日》的佳章:“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径狭横枝度,帘摇惊燕飞。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何殊九枝盖,薄暮洞庭归。”诗人神奇的联想,使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恍惚的神奇境地,隐隐约约好象消失在春日薄暮的最后一片彩霞中。

唐朝时期,春游踏青在全国各地颇为流行,《旧唐书》中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月令》中也说:“三月三日踏青”。此时此刻,亲朋好友相邀到郊外游玩时,或携酒相聚而饮,或策马探访名园,或放风筝,或打秋千。曾任翰林学士的诗人王涯在《春游曲》中写到:“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就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踏青时的景色,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著名诗人杜甫每当春天来临时,都要到郊外踏青赏春,并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唐代宗广德二年,寓居成都的杜甫到郊区春游,触景生情地写下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在此选择了江山、花草、泥沙、燕子、鸳鸯等自然景物,凝炼地写出春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迷人景象,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完整的春天画面。在这幅春意图中,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优美,逗人喜爱,令人陶醉。

到了宋代以后,踏青春游更加盛行,而且渐渐集中于清明前后。宋代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中记载:清明前后十日,“载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萧鼓,终日不绝。”诗人陆游于春天到郊外踏青,看到美丽的春光,心旷神怡地写下了一首《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4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就跃然在纸上。另一位宋代诗人范成大在郊外踏青时被田园风光所吸引,先后以《春日田园》为题写下了许多诗章绝句,其中一首写到:“高田二麦接山情,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诗人在这里以景抒情,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人们春游踏青的风俗。”

到明代以后,人们春游的兴致更高。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春天邀了几位朋友一同到乡下踏青,看到春光明媚,蝶飞鸟鸣,也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芳。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开口笑:‘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莱,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

《人民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15 湘ICP备15001378号-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387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7/D 邮发代码:42-21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54号